譯文
策馬提韁赴征途,哽咽不語別至親。
若問將要何處去?官事繁雜纏我身。
放聲長嘆沿北渚,離思郁結在南津。
不停前進行已遠,野途荒漠空無人。
山澤眾多且彎曲,草木叢生極茂繁。
猛虎咆嘯深谷底,山雞嗚叫在樹巔。
凄風呼叫徹夜刮,離群野獸跑我前。
觸景感物生悲緒,深深思念更纏綿。
久久佇立望故鄉,顧影自憐多憂煩。
注釋
洛:洛陽。
轡(pèi):馭馬的韁繩。總轡:控制韁繩。
之:往,至。
世網:塵俗社會的一切,喻指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嬰:
“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寫詩人悲傷地辭別親人,離開故鄉,騎馬上路了。詩人沒有說他要去哪里,只是說:世間的事纏繞著我,使我無法脫身。前兩句寫辭別上路,是緊扣“赴洛”題意。辭別而至于低聲哭泣,這固然是由于古人往往把離別看做一件大事,正如齊梁詩人江淹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巳矣。”(《別賦》)也是由于詩人前途莫測而感到悲哀。后兩句一問一答,而答非所問,似有難言之痛。據《晉書·武帝紀》載,太康九年(288年),晉武帝“令內外群官舉清能,拔寒素。”而《晉書·陸機傳》說:“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這樣的人才,又出身名門,當然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寫詩人悲傷地辭別親人,離開故鄉,騎馬上路了。詩人沒有說他要去哪里,只是說:世間的事纏繞著我,使我無法脫身。前兩句寫辭別上路,是緊扣“赴洛”題意。辭別而至于低聲哭泣,這固然是由于古人往往把離別看做一件大事,正如齊梁詩人江淹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巳矣。”(《別賦》)也是由于詩人前途莫測而感到悲哀。后兩句一問一答,而答非所問,似有難言之痛。據《晉書·武帝紀》載,太康九年(288年),晉武帝“令內外群官舉清能,拔寒素。”而《晉書·陸機傳》說:“機身長七尺,其聲如鐘,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這樣的人才,又出身名門,當然不乏官員推薦。迫于官府之命,赴洛陽似非他心中所愿意的,故以“世網”纏身喻之。
“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寫旅途中的憂思。詩人沿著向北的小洲往前走,思念糾結在故鄉——南邊的渡口。走啊走啊,越走越遠,荒野的小道空曠不見人的蹤影。一路上,他充滿嘆息和憂愁。這里記述的主要是行程,沿著“北渚”向前走,路越走越遠,路上的行人越來越少,終于到了荒無人煙的地方。他的心上滿載著憂愁。
“野途”句引起下文,詩人開始著力描寫沿途的自然山川景物:“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中夜流,孤獸更我前。”意思是說: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山林川澤逶迤曲折向前延伸,草木叢生,茂盛稠密。深深的山谷不時傳來虎嘯聲,高高的樹巔有金雞啼叫。半夜里悲風襲人,孤零零的野獸從我跟前走過。這里所描寫的景物,除了山川、草木之外,還有“虎嘯”、“雞鳴”、“哀風”、“孤獸”。處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不能不使人感到膽戰心驚。這樣的自然景色的描寫,令人想起王粲的《登樓賦》。這篇抒情小賦寫道:“風蕭瑟而并興兮,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這里寫寒風四起,天空暗淡無光,野獸慌慌張張尋找它們的同伴,鳥兒相對悲鳴,展翅高飛。原野上一片寂靜,只有征夫在趕路。王粲描寫的凄涼景象,對環境起了渲染作用,對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起了烘托作用。如此說來,陸機筆下所描寫的令人感到恐怖的景物,不僅渲染了環境的險惡,而且從側面襯托出詩人在赴洛陽途中心境之不寧。這是因為詩人在赴洛陽之后的前途實在是吉兇難卜。
“悲情觸物感,沉思郁纏綿。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自然景色觸動了詩人,從而產生了悲哀的感情。深沉的憂思糾纏郁結,綿綿無盡。詩人佇立山上,眺望故鄉,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的身影,只有自己憐憫自已了。詩人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和生離死別的悲哀步上赴洛陽的道路,面對沿途險惡的自然環境,激起他無限的愁思。孤獨、失意、懷鄉、自憐的感情油然而生。前途茫茫,他感到惆悵迷惘,
陸機的詩注意詞句的華美,講究排偶。這種特點在這首詩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例如:“永嘆遵北渚,遺思結南津”、“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虎嘯深谷底,雞鳴高樹巔”等都是華美的排偶句子。▲
,參考資料:完善
1、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389-391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