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南去北來沒有羈擾我想休息就休息,西風吹盡楚江上的白草蘋煞是悲戚。
我們修道的人可不是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任憑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相對愁悲。
注釋
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蘇揚州。
淮南:道名。治所在揚州(今屬江蘇)。
休便休:有休息之處就隨遇而安地休息。
白蘋(píng):開白花的水上浮萍。
楚江:長江中下游的別稱。
道人:修道的人,這里是詩人稱自己。
悲秋客: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一任:聽憑。
晚山:即秋天黃昏時的山。
這首詩首句寫詩人在南來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寫江水中的白珋已經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現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兩句即景抒懷,三句自稱不是逢秋就會傷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聽憑傍晚的秋山相對發愁。詩寫得富有韻味,顯示出作者超塵脫俗的氣質。
詩的起筆突兀,一開始就指出:不論是南去北來,還是北去南來,詩人總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無優無慮,恬然適意。詩的第二句緊承首句寫道:“白蘋吹盡楚江秋?!痹娙讼笫腔卮鹫f,正是在蕭蕭秋風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節才如此這般說來。他身處秋氣瀟殺、萬物凋零的深秋季節,絲毫沒有悲哀凄涼的感覺,反而無優無愁,安然處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首句寫詩人在南來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寫江水中的白珋已經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現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兩句即景抒懷,三句自稱不是逢秋就會傷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聽憑傍晚的秋山相對發愁。詩寫得富有韻味,顯示出作者超塵脫俗的氣質。
詩的起筆突兀,一開始就指出:不論是南去北來,還是北去南來,詩人總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無優無慮,恬然適意。詩的第二句緊承首句寫道:“白蘋吹盡楚江秋?!痹娙讼笫腔卮鹫f,正是在蕭蕭秋風把白蘋都吹落了的深秋季節才如此這般說來。他身處秋氣瀟殺、萬物凋零的深秋季節,絲毫沒有悲哀凄涼的感覺,反而無優無愁,安然處之。本來,詩人得休便休已經夠灑脫了,再有后一句蕭瑟景象的襯托,就更顯示出超塵脫俗的氣質。在中國歷史上,歷來有“悲秋”的傳統。一到秋天,西風瑟瑟、枯葉飄零,這蕭條凄清的景象極易引發詩人對不如意的人生大興悲嘆之辭。早在戰國時期,楚人宋玉作《九辯》,第一句就嘆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倍嗽娮髡吣苋绱朔昵锒槐?,隨遇而安、怡然自得。詩的前兩句在敘述詩人不尋常的舉止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問號。
詩的三、四句緊扣首二句之意、“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在這里,詩人以道人自比,表現出詩人對閑適味道。飄逸、淡泊無求境界的向往。詩人之所以能夠“南去北來休便休”,就是因為他不是見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因此,當眾人對秋生悲時,詩人自然無悲可言,“一任晚山相對愁”。此時,作者遠遠望去,楚江兩岸的山脈凄清寥落,像是在颯颯秋風中相對發愁。晚山本來不會悲愁,在超脫淡泊的道人看來,晚山也不會悲愁。只有在悲秋人眼里,晚山連同周圍的一切才看上去象是都在悲嘆哀傷。在此,詩人沒有直接去寫愁容滿面的“悲秋客”,而是通過“悲秋客”眼里所看到的秋暮中凄涼悲傷的景物來寫“悲秋客”,這樣寫,更顯示出詩人超然物外的瀟灑飄逸。
程顥是北宋有名的理學家,他這首詩就有些談禪(佛教道理)的味道。但詩人并不是真的那么曠達,真的能超凡脫俗。其實他寫要“休便休”,恰恰說明他對“南去北來”已經感到疲倦,渴望守著家人過寧靜安逸的生活;他寫“白蘋吹盡楚江秋”,可見他對秋天的到來是敏感的;他寫“晚山相對愁”,恰恰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愁。所以欣賞詩歌,既要看詩歌中的議論,更要看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
,參考資料:完善
1、 蒙萬夫.千家詩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94-95 2、 湯霖.千家詩注析: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99-100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