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天上宮闕,白玉京城,有十二樓閣,五座城池。
仙人為我撫頂,結受長生命符。
突然想來人間一游,誤逐世間的歡樂,以盡前緣。
人間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九十六圣君,空名掛于浮云端。
以天地為賭注,一擲決定命運,一直戰爭不停。
我曾經學習霸王戰略,希望能功成名就,錦衣返鄉。
可是時運不佳,長期漂泊五湖四海。
曾經去山東學劍,沒有什么結果,會寫點文章,可那有什么用呢?
劍術并非萬人之敵,防防身的技術,文章倒是四海聞名,罕有人匹敵。
這些都是些兒戲,微不足道,所以我象梁鴻一樣看破了世界,唱著五噫歌離
此詩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滯留江夏時所作的一首自傳體長詩(按此詩作年,王譜、詹譜、王增譜、安譜、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黃譜、裴譜作公元760年)。詩人因受永王之敗的牽連,被流放至夜郎,中途獲上赦宥。此詩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在這個時候與韋良宰這樣一個老朋友相見,李白的感慨當然是很深的。其中最強烈的莫過于他已由舊日的御前歌手淪為一個流犯,而對方已由一介平凡的知縣成為名鎮一方的主座了。其中一個首要緣由就是韋良宰在騷動變亂中作出了與李白不同的選擇。面對老友,李白除了敘及他們的交往始末,著意向他訴說了本身的不幸與委屈,還告訴老朋友騷動變亂前自己北上幽州就是為了探察安祿山的虛實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此詩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滯留江夏時所作的一首自傳體長詩(按此詩作年,王譜、詹譜、王增譜、安譜、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黃譜、裴譜作公元760年)。詩人因受永王之敗的牽連,被流放至夜郎,中途獲上赦宥。此詩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在這個時候與韋良宰這樣一個老朋友相見,李白的感慨當然是很深的。其中最強烈的莫過于他已由舊日的御前歌手淪為一個流犯,而對方已由一介平凡的知縣成為名鎮一方的主座了。其中一個首要緣由就是韋良宰在騷動變亂中作出了與李白不同的選擇。面對老友,李白除了敘及他們的交往始末,著意向他訴說了本身的不幸與委屈,還告訴老朋友騷動變亂前自己北上幽州就是為了探察安祿山的虛實。這如同下面詮釋入永王幕的緣故一樣,也是為了消除老朋友的誤會,表明自身在政治態度上的清白。
這是詩人寫的最長一首抒情詩,詩人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同韋良宰的交往為中心,盡情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產生的歧義,作為一個大詩人,他不可能感覺不到這一點。對于此只能作一種解釋,這是詩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種恍惚語境。他知道這首詩不只是寫給這一個老朋友看的,他是有意向世人明示自己在亂世中的態度與先見之明。
此詩流傳最廣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兩句。其意思是,像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質樸明媚,毫無雕琢裝飾,喻指文學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樣自然清新。雕飾:指文章雕琢。這兩句詩贊美韋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李白自己對詩歌的見解,主張純美自然——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風格,反對裝飾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經常引用這兩句評價李白的作品。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