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在蕭索荒涼的邊塞望見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風下獨飲渾濁的黃酒,憶及當年離家別親凄慘的別宴。黃葉紛飛的時節,碧云飄悠的藍天。
烽煙飄起,斥候發出作戰的信號。到了黃昏,在一個村子里面卸去行裝,駐扎安營。不知道戰爭結束后還有幾個人能回家和親人團聚。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朔雁邊:謂北方邊地的大雁。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在外從軍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詞可分為兩部分。前三句為上片,寫的是戰爭前的憶家的情狀,下片寫的是經過廝殺戰后后戀家的情景。雖有兩片,但卻由一“愁”統轄。首句“欲寄愁心朔雁邊”直抒胸中壓抑長久的“愁”。在蕭索荒涼的邊塞,“愁心”無法寄送,秋日望見大雁,詞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憶,憶及當年離家別親凄慘的別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層愁。獨飲濁酒,更添愁緒,所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有“濁酒一杯家萬里”,所以愁情更濃更遠。遠處美好的燦燦黃花,給詞人視覺上的亮色。一片荒蕪之中,突見生機勃勃的黃花,猶如無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給人欣喜,卻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個在外從軍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詞可分為兩部分。前三句為上片,寫的是戰爭前的憶家的情狀,下片寫的是經過廝殺戰后后戀家的情景。雖有兩片,但卻由一“愁”統轄。首句“欲寄愁心朔雁邊”直抒胸中壓抑長久的“愁”。在蕭索荒涼的邊塞,“愁心”無法寄送,秋日望見大雁,詞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憶,憶及當年離家別親凄慘的別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層愁。獨飲濁酒,更添愁緒,所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有“濁酒一杯家萬里”,所以愁情更濃更遠。遠處美好的燦燦黃花,給詞人視覺上的亮色。一片荒蕪之中,突見生機勃勃的黃花,猶如無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給人欣喜,卻也是如此短暫,欣喜過后是無盡的苦楚。這里,以艷麗的黃花來反襯詞人的內心無比凄涼。
下片中,思緒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戰斗。戰斗知道傍晚,片刻的修整,望著受傷的戰友,情感徒然升華,由上片的只是內心愁緒,變為內心的擔憂。古來戰爭,從來都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的殘酷,讓詞人心內生憂。在這里,詞人雖無直抒胸怨,但怨氣慢慢升起:親人別離,生死未卜,隱隱的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
全詞僅四十二個字,卻刻畫出多個畫面。詞人善于運用意象,別具一格,給人不一般的畫面感覺。情感表達也是由淺入深,進而有一種隱怨在內。意象結合出的景與詞人所要表達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參考資料:完善
1、 聶小晴編.納蘭詞全編箋注典評 經典典藏版.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5:407-410頁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