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旭日初照,曉霧迷漾,青紅映襯碧空,石湖坐落在橫塘岸西、越城之東。
稻花浪上閃露出行人的半截身影,池中菱葉將宿鷺白色的羽毛映襯得格外鮮明。
隨意漫行就能自知舊日熟識的途徑,過了一段時間才辨識出是昔時的鄰翁。
當年親手種在斜橋水畔的柳樹,已是蟬聲喧鳴,翠枝拂空。
注釋
初:初次的意思。
歸:表示歸來、回來。
石湖:太湖的一個支脈,位于江蘇蘇州西南郊。
朝(zhāo)暾(tūn):初升的太陽。
紺(gàn):稍微帶紅的黑色。
碧:青綠色。烘:烘托。
橫塘:湖名,在
這首詩是詩人休官回到故鄉蘇州石湖別墅時的作品,詩中寫出了家鄉秀麗的自然景色,流露了對家鄉的喜愛心情。全詩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首聯“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中的“橫塘”在蘇州城外。賀鑄有詞云“凌波不過橫塘路”。“越城東”指的也就是石湖了。這兩句詩是說當詩人回到越城東邊的石湖時,初升的太陽透過曉霧照在橫塘西岸的自己身上。青綠色的林霧烘托了深紅色旭日,真是像畫一樣美麗。兩句詩看似不經意的寫景點出回來時的時間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確是大手筆所為。
頷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兩句非常簡單明了。色調也很是明朗清快。對仗也很工整。這兩句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休官回到故鄉蘇州石湖別墅時的作品,詩中寫出了家鄉秀麗的自然景色,流露了對家鄉的喜愛心情。全詩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首聯“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中的“橫塘”在蘇州城外。賀鑄有詞云“凌波不過橫塘路”。“越城東”指的也就是石湖了。這兩句詩是說當詩人回到越城東邊的石湖時,初升的太陽透過曉霧照在橫塘西岸的自己身上。青綠色的林霧烘托了深紅色旭日,真是像畫一樣美麗。兩句詩看似不經意的寫景點出回來時的時間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確是大手筆所為。
頷聯“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兩句非常簡單明了。色調也很是明朗清快。對仗也很工整。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稻子在這個時節不但長得很高了并且已經開花了,行人們從田間走過只能看到他們的上半身。池塘里菱葉叢中有一只白鷺還懶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動,好像昨天沒睡夠似的。
前四句先寫夏天早晨的景象,色彩絢麗;接著點明石湖方位所在;然后寫田野和水塘景象,對仗工整,富有表現力。這四句雖是客觀寫景,但從中可領略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
頸聯“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這兩句出現了不和諧。律詩的頷聯、頸聯要求必須對仗。這里“自能”和“時復”就不能對。但是正如《紅樓夢》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說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須對仗工整了。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詩人懷著激動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著舊路,好像是離開這兒才不久似的。可當走到家門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會兒才認出那是他的鄰居時他又不得不感嘆歲月的無情流逝。“朝如青絲暮成雪”是令人觸目驚心的。這首詩的感情變化就是從此聯開始的,更確切的是從“驚心時復認鄰翁”這句變化的。詩中正面點出題中“初歸”二字的就是這兩句。路是舊時認識的,信步走去也不會走錯;幾次碰見老人,仔細辨認,吃驚地發現他們原來是他的鄰居。這兩句寫初歸感受十分真切。
尾聯“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兩句也是明白如話。這兩句進一步延續了上一聯變了的情感,也使全詩變得的千轉柔腸,耐人尋味。意思是說回到家里,已經和記憶中的家不一樣了。當年親手栽種的斜橋柳還在可因為沒人管它,如今無數的鳴蟬在上面已經把它的原本翠綠的葉子掃食盡了。全詩到這里就戛然而止,對事實變遷的感慨卻溢于言表,同時也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范成大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交給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詩的思路,難能可貴。
▲
參考資料:完善
1、 蔡義江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032-1035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