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辛棄疾〔宋代〕〔〕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穩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注釋
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江府的官署設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江亭名,今不存。
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史記·夏禹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br>“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br>“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撸樗病J?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簡析

  按理說,登臨如此高聳的山亭,自應細寫其杳渺之景象,雄闊之意境。然而辛棄疾竟以豪情壯志、險思奇想出之,大發思禹之情,卻又能不肯離題意。如上片“悠悠萬世功”二句,通過“悠悠”“矻矻”兩個疊詞,既生動地寫出其歷史久遠,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勞苦功高。這縱橫高遠的境界,正是最恰當地扣住了“塵表”二字。作者面對一派江山如畫、煙火萬家的絢麗景象,他考慮的卻是“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塵世萬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這都是禹的偉大業績。這三、四兩句,又將“高”和“遠”更推進了一步,可以說是超然玉立于塵表之外了。

  如果說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則是傷今。過片“紅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寫的

展開閱讀全文 ∨,簡析

  按理說,登臨如此高聳的山亭,自應細寫其杳渺之景象,雄闊之意境。然而辛棄疾竟以豪情壯志、險思奇想出之,大發思禹之情,卻又能不肯離題意。如上片“悠悠萬世功”二句,通過“悠悠”“矻矻”兩個疊詞,既生動地寫出其歷史久遠,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勞苦功高。這縱橫高遠的境界,正是最恰當地扣住了“塵表”二字。作者面對一派江山如畫、煙火萬家的絢麗景象,他考慮的卻是“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塵世萬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這都是禹的偉大業績。這三、四兩句,又將“高”和“遠”更推進了一步,可以說是超然玉立于塵表之外了。

  如果說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則是傷今。過片“紅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寫的是眼前景,倘若簡單地這樣去理解,顯然與上片高、遠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紅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勢;“白浪”句是指流光飛逝,歷史是無情的。這正是一代愛國者的時代憂慮,是作者憤懣難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應了前闋,又闡明了詞意:危亭登眺,無意于賞心悅目,主旨在憂時傷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著作者無限心事:在這茍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橫流中,必須要再有個為民造福的神禹出來治水平土,力挽狂瀾,重整山河。全詞緊緊系住“塵表”鋪寫,居高臨遠,吊古傷今,上下片渾然一體,意境奇特,造語清俊,在小令中洵為不可多得的妙品?!?/p>,

參考資料:完善

1、 齊魯書社編輯.《辛棄疾詞鑒賞》.濟南:齊魯書社,1986
創作背景
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奉密旨,出任鎮江知府,扼守戰略要沖,并為北伐做準備。這首詞是詞人到任之初,為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內的塵表亭而題寫的作品。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