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作草就要作蘭草,作樹就要作松樹。
蘭花幽香,不會因為風吹就不再散發,松樹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樹與蘭草相因相依,蕭艾之類野蒿只是徒然豐茸茂盛。
雞與雞相并而食,鸞鳥與鸞鳥同枝而棲。
揀起珍珠棄去沙礫,人們只要珍珠與己相隨。
遠來的客人投靠名士賢人,真值得他們來傾訴懷抱。
假若憐惜方寸心中所懷,那么等待何人可盡數傾倒?
虞卿甘愿放棄相國之位,在魏齊有難之時與他一同出行。
海上那五百壯士,聽說田橫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殺。
如果他們不喜好賢才,哪能流傳下來這千古名聲。
希望您這與我
這是一首藝術上頗具特色的詩。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蘭明志。這首詩首句就高歌“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極度贊美“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的高潔傲岸的節操。贊頌之情,意猶未盡,詩人又盛贊孤高的鸞風、明潔的珍珠,并以形陋質卑的蕭艾、雞、沙礫等物與之對比映襯,越發使得蘭松等物的高風亮節、清操美德熠熠發光。在贊美和鄙視中,詩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潔孤高的心跡和晚節。表明了自己憤世嫉俗、不與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李白雖屢遭挫折,困頓窮窘,卻仍一如既往:“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第十二),要作“獨立自蕭飚”的“南山松”(《古風》第四十七),傲然不同,不失孤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是一首藝術上頗具特色的詩。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蘭明志。這首詩首句就高歌“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極度贊美“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的高潔傲岸的節操。贊頌之情,意猶未盡,詩人又盛贊孤高的鸞風、明潔的珍珠,并以形陋質卑的蕭艾、雞、沙礫等物與之對比映襯,越發使得蘭松等物的高風亮節、清操美德熠熠發光。在贊美和鄙視中,詩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潔孤高的心跡和晚節。表明了自己憤世嫉俗、不與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李白雖屢遭挫折,困頓窮窘,卻仍一如既往:“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第十二),要作“獨立自蕭飚”的“南山松”(《古風》第四十七),傲然不同,不失孤直本性,不失高尚志節。
特色二:借事抒懷,用典表情。詩人長安被黜之后,浪跡天下多年,而今流落江南,正處于“寂寂還寂寂”的無路可走的寂寞痛苦境況中。詩人欲向常贊府傾訴衷腸、一吐懷抱,以求得知己好友的同情和支持。詩中就借古事,用典故,較好地抒發了這種沉郁深擎的感情。詩人之所以向常贊府“真堪寫懷抱”,是因為視其為意趣相投的“同心人”。作為“遠客”的詩人是高滔的松蘭,作為主人的常贊府也是惜才的“名賢”。“松蘭相因濃”,“鸞與鸞同枝”,賢才俊士理當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樣寫,既與詩前句孤高的自我形象緊相勾連,又讓主人的“名賢”形象與之相映生輝,為詩人傾吐心事創造了良好的氣氛,其落腳點在一個“賢”字上。而詩人向好友“傾倒”的“方寸心”,是用“虞卿棄趙相”、“壯士死田橫”、“長鋏歸來乎”三個典故來表達的。詩人用典喻意極明,將主人“好賢”品德推崇至極點,把自己欲得同情、欲求支持之情表達得更為明白。三個典故側重點不一,卻以一個“賢”字貫通,極精當地披露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懷抱胸襟。
總之,上述兩種手法的運用,使此詩形象生動,寓意深邃。它們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內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內容,詩人處置恰當,熔鑄有方,故極生動精確地塑造了詩人鮮明的自我形象,抒發了自身深沉含蘊的內在情感。▲
,參考資料:完善
1、 銅陵市政協文史委員會.銅陵文史資料 第4輯 銅都歷代詩粹.銅陵市:銅陵市地方志辦公室,1991年:3-4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