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春詞

蘇軾〔宋代〕〔〕

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羅天,正溶溶養花天氣。一霎暖風回芳草,榮光浮動,掩皺銀塘水。方杏靨勻酥,花須吐繡,園林排比紅翠。見乳燕捎蝶過繁枝。忽一線爐香逐游絲。晝永人間,獨立斜陽,晚來情味。
便乘興攜將佳麗。深入芳菲里。撥胡琴語,輕攏慢捻總伶俐。看緊約羅裙,急趨檀板,霓裳入破驚鴻起。顰月臨眉,醉霞橫臉,歌聲悠揚云際。任滿頭紅雨落花飛。漸鳷鵲樓西玉蟾低。尚徘徊、未盡歡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間世。這些百歲,光陰幾日,三萬六千而已。醉鄉路穩不妨行,但人生、要適情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醒來在畫堂中用銀蒜將簾子押上,用珠裝飾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雨剛下又停歇下來,洗出一個碧羅明凈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長的天氣。一瞬間暖風吹春天回來,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氣在浮動,風還吹皺起銀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窩,還在臉上勻勻地搽上酥一類細嫩乳品,花蕊如繡般綻開,紅紅綠綠前后排列。只見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飛過了密林。忽然出現一條線,那是爐子香煙逐繞著蟲絲。白晝長了人也閑了,獨自一人站在斜陽下,體會著夜即將到來的情味。
自然地乘著游興,帶領美女們,進入到香花芳草園里。彈撥胡琴使之發聲,輕輕地“攏”,慢慢地“攢”,都很靈巧高妙。把羅裙系得緊緊的,急速趨使按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寫游春行蹤,即景生情。開頭三句寫室內景起興。 “畫堂’、“銀蒜”、“珠幕”,表明為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的內部環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發膩,自然聯想到游春。接著三句寫第一個景象:雨后天晴正養花。雨洗碧羅天,溶溶養花天,好一個“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寫第二個景象:風回芳草皺銀塘。暖風回芳草,暖風皺銀塘,好就好在“風”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寫第三個景象:杏靨勻酥花吐繡。百花滿園林,紅綠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寫第一個物象:乳燕捎蝶過繁枝。一“捎”一“過”,十分靈巧可愛。第十四句寫第二個物象:一線爐香逐游絲。一“線”一“逐”,異常生動有趣。最后三句寫第三個物象:斜陽景含人情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寫游春行蹤,即景生情。開頭三句寫室內景起興。 “畫堂’、“銀蒜”、“珠幕”,表明為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的內部環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發膩,自然聯想到游春。接著三句寫第一個景象:雨后天晴正養花。雨洗碧羅天,溶溶養花天,好一個“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寫第二個景象:風回芳草皺銀塘。暖風回芳草,暖風皺銀塘,好就好在“風”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寫第三個景象:杏靨勻酥花吐繡。百花滿園林,紅綠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寫第一個物象:乳燕捎蝶過繁枝。一“捎”一“過”,十分靈巧可愛。第十四句寫第二個物象:一線爐香逐游絲。一“線”一“逐”,異常生動有趣。最后三句寫第三個物象:斜陽景含人情味。一“立”一“來”,自然形象逼真。東坡儼然以攝影師蒙太奇手法,將三景象、三物象剪輯、組合、疊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長卷,讓人爽心悅目,向上一路。

  下片寫游春娛樂,借題發論。開頭二句寫男歡女樂:攜佳麗,人芳菲,幽情默默。第三、四句寫彈撥胡琴:輕攏慢燃伶俐,琴韻悠揚。第五、六、七句寫起舞《霓裳》:約羅裙,趣檀板,舞姿驚雁。第八、九、十句寫動人歌聲:顰眉醉霞橫臉,歌聲嘹亮。第十一、十二、十三句寫樂興高漲:落花飛,玉蟾低,意欲再娛。最后七句針對上片下片游春觀景物,與娛樂,借題發論。悠悠往事,時光易逝;浮幻人生,如人道境;醉生夢死,及時行樂。東坡儼然以戲劇家導演手法,將一個“入芳菲”境、三個歌舞場面和一個未盡意情景排列在一起,成為多幕性戲劇一幕幕推向觀眾,讓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全詞以鋪敘的手法寫了情景,先景后情;寫了時間,先晝后晚;寫了歌舞,交錯呈現。有頭有尾,結構完整。由晝永——斜陽——晚來。玉蟾低,突出地寫了度過一個漫長而無憂慮、極其痛快的美好時光,渲染了青春易逝、及時行樂的消沉感。這是與東坡此時此地外任處境和心境分不開的。▲

,

參考資料:完善

1、 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上):中國書店,2007:455-458
創作背景
上片寫游春行蹤,即景生情。開頭三句寫室內景起興。 “畫堂’、“銀蒜”、“珠幕”,表明為富貴人家的富麗堂皇的內部環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發膩,自然聯想到游春。接著三句寫第一個景象:雨后天晴正養花。雨洗碧羅天,溶溶養花天,好一個“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寫第二個景象:風回芳草皺銀塘。暖風回芳草,暖風皺銀塘,好就好在“風”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寫第三個景象:杏靨勻酥花吐繡。百花滿園林,紅綠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寫第一個物象:乳燕捎蝶過繁枝。一“捎”一“過”,十分靈巧可愛。第十四句寫第二個物象:一線爐香逐游絲。一“線”一“逐”,異常生動有趣。最后三句寫第三個物象:斜陽景含人情味。一“立”一“來”,自然形象逼真。東坡儼然以攝影師蒙太奇手法,將三景象、三物象剪輯、組合、疊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長卷,讓人爽心悅目,向上一路。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