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山路風來草木香

辛棄疾〔宋代〕〔〕

藥名招婺源馬荀仲游雨巖。馬善醫。

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
孤負尋常山簡醉,獨自,故應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用中藥名邀請婺源馬荀仲來一起游覽雨巖。馬荀仲擅長醫術。
下雨過后,山路上輕風吹拂,被雨水洗過的草木也都發出了清香,居室內也涼快起來了。我的游覽山水名勝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沒有藥可救了。雖已多病,卻還甘愿去為這些風月閑情費精神。
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所以平常我也總是一個人尋醉,是怕打攪了你。社會上早就知道我是一個可有可無之人,除了好友如你,還有誰來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來,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涼了。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因為馬荀仲是醫生,所以稼軒就用藥名寫入邀他一起去游雨巖的詞中。看來純屬游戲筆墨,但正如魯迅說的“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一樣,這即興之作,也莫不充滿了憤懣之情。

  雨巖風景優美,稼軒多次游歷,已記于詞者有《念奴嬌》《水龍吟》《山鬼謠》《生查子》《蝶戀花》可見其情有獨鐘。詞中“木香”、“雨余涼”(禹余糧)、“石膏”、“防風”、“常山”、“知子”(梔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為藥名。一經嵌入詞中,卻全不露痕跡。若不是他特地提出,幾乎讀不出藥味來。藥味是讀不出,但如松竹之于風雪吧,于“凄涼”中更形挺拔。詞之有味,正是在這于凄涼中,更見精神之感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因為馬荀仲是醫生,所以稼軒就用藥名寫入邀他一起去游雨巖的詞中。看來純屬游戲筆墨,但正如魯迅說的“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一樣,這即興之作,也莫不充滿了憤懣之情。

  雨巖風景優美,稼軒多次游歷,已記于詞者有《念奴嬌》《水龍吟》《山鬼謠》《生查子》《蝶戀花》可見其情有獨鐘。詞中“木香”、“雨余涼”(禹余糧)、“石膏”、“防風”、“常山”、“知子”(梔子)、“海早”(海藻)、甘松等,均為藥名。一經嵌入詞中,卻全不露痕跡。若不是他特地提出,幾乎讀不出藥味來。藥味是讀不出,但如松竹之于風雪吧,于“凄涼”中更形挺拔。詞之有味,正是在這于凄涼中,更見精神之感人。

  首二句“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此處只不過是說下雨過后,居室內也涼快起來。而戶外此時天更藍、草木更翠、空氣更清新,加之天氣涼爽,正是最好出游的時候。首先把氣氛造足,提出好一個先決條件。然后第三句說明出游的原因,泉石之病已入膏肓,無藥可救。第四句一轉,已是“多病”了,還甘愿去為這些風月閑情費精神。之所以要“提防”者,是一不小心就容易犯上了之緣故。這里使人想到了梁時的吏部尚書徐勉,史書說他“常與門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而今稼軒已無公事可談,所以他要提防的倒不是公事,而是要“提防風月費篇章”了,孔子說:詩可以怨。他這就是怨,但卻是以游戲筆墨出之。這就又符合了中國詩教之所謂的“哀而不怨”。所謂“不怨”,是指字面上的,并不否定“哀”,故哀正在骨子里。

  下闋以道歉為過渡,正是承上啟下。詞人說得非常可憐。這里他用了兩個典故,“草《玄》”,這只是把馬醫生比作揚雄,說他和揚雄一樣,在家里忙著寫他的《太玄》經。這只是客套話。而以“山簡”自稱的就有點牢騷了。山簡,西晉永嘉三年(309)出為征南將軍,都督荊、襄、交、廣四州諸軍事,鎮襄陽。時天下分崩,山無用武之地,故嘗醉酒。稼軒于江西安撫使任上剛授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旋即因誣落職,祖國分裂,他亦無可用武之地,倒是與山簡有些相像,然而山簡畢竟還是身在公門,沒有像他這樣一擄到底,成了平頭老百姓一個。所以他要說“孤負平常山簡醉”了。其實他又不可和山簡相比。山簡之醉,還有可說,因為他畢竟還是將軍,不能為國出力,是以只有“醉”。而他什么也不是,既不守土,也無言責。他也要以醉來麻醉自己,是自作多情。則這“孤負”也實在不知是稼軒孤負于朝廷,還是朝廷孤負于稼軒,誰也不好說,所以他只好說自己孤負了這一“醉”。

  末段再一激。“湖海早知身汗漫”,這里邀人而把對方的身份也抬得很高。不止文如揚雄,其品也如竹之直而有節,如松之傲而不屈。看來除了馬荀仲,再就是松竹,世上就再沒有其他的人可以為伴了。這樣的“凄涼”表述的還是懷才不遇的憤懣和不甘寂寞的激越。▲

,

參考資料:完善

1、 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注(上冊).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269-270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時期,是招呼一位行醫的朋友一起游覽雨巖而作的。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