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二首

陳與義〔宋代〕〔〕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譯文及注釋
譯文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以東長江以西,落日緩緩下沉,無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一動不動。登臨的地方是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徘徊在湖光山色中一直到暮色。跋涉萬里來此還要登高望遠,三年輾轉歷盡危難還要獨登高樓。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晴空萬里,湖面風平浪靜,天空倒映在平湖中,行駛的帆船和大雁好似都漂浮在空中。晚秋后異鄉旅人登樓望景,落日緩緩落在君山之中。向北看只見稀疏的白色枯草,向南望則看見楓葉紅艷似火。一路只顧觀賞風景很少留神思考,結果到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其一   第一首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運用了“東”“西”兩個方位詞,并以湖、江系之,則岳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而后再寫舉目所見,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昂熿骸睘榻?,“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 展開閱讀全文 ∨,其一   第一首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岸赐ブ畺|江水西”,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運用了“東”“西”兩個方位詞,并以湖、江系之,則岳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而后再寫舉目所見,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昂熿骸睘榻?,“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詩人豐富的遐想。   詩的頷聯從靜態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轉而為強烈的抒情。仿佛是音樂的變奏,這兩句詩似乎是在重復上面的主題,風格卻又迥然不同了。“登臨吳蜀橫分地”,也是在說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歷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時”,也是在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是一種過渡,是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在這里,詩人的主體形象不經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詩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懷。   經過前面的蓄勢,詩人終于在頸聯以近于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边@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叭f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詩人的“萬里來游”不過是萬里逃難的高雅說法,但是又無可奈何。心中的苦悶,只好在“遠望”中消解?!叭甓嚯y”,本來已經不勝觳觫,卻還要在這里登高臨危,讓人不堪忍受。詩意至此,已經一波三折,千回百轉,把感情推向了極致。   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這樣的蒼涼氣韻,與杜詩中“無邊落木瀟瀟下”,“艱難苦恨繁霜鬢”相同。同樣的國破家亡,天涯淪落,此時此刻,杜甫成了詩人患難中的知己,因此,詩中自然有了杜詩中雄闊慷慨的風格。   其二   第一首寫登樓,而第二首轉寫景和歸途。詩人登上岳陽樓,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這就描繪了多種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構成了洞庭湖獨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風”三字略顯俗套,但這正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相同韻味,不加修飾,只是寫的是湖水之壯美,這更顯手法獨特。第二聯寫人亦寫景,而且再次點明時間是傍晚時分。第三聯起,開始寫詩人的歸途了,而且又再一次將詩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見白草稀稀,向南望則見楓葉紅紅,這一聯的描寫將整首詩推向高潮,對仗工整,別有韻味。最后兩句就是寫詩人只顧觀景,寫著的詩到了江陵還未完,這就從側面襯托了長江洞庭之間風光之好。整首詩的感情同第一首一樣,是“憂”的,因為兩首詩記述的為同一系列的事,其感情也是相同的,只是被隱藏了,這首詩實際上表達了北宋國亡后,作者只能觀景排憂之情?!?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30-831 2、 彭錫瑞,七律二首 登岳陽樓,朔方,1983
創作背景
其一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紹興年間,歷任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學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端问贰酚袀?。長于詩,創簡齋體。方回認為與義繼黃庭堅、陳師道之后,并為江西派之三宗。有《簡齋集》十卷,《無往詞》一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