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當時的文學之士,視屈原、宋玉的詩文創作為宗法,劉義慶都督六州諸軍事有如魯侯之保有鳧、繹二山。
楚地徒然人才眾多,卻不比此山是神人仙人所居之地。
陽光使廬山云霧光彩潤耀,我隨從臨川王義慶進山亦沾其光芒。
登上山峰,親歷列御寇御風之途,窮盡大禹足跡所至。
對著云霧繚繞的山巒吹著清越的口哨,女蘿攀附峰崖的絕壁上。
搖煙之樹蔥蘢上指晴空,負天之石猶似遠跨而來。
滿承霜雪的山涯見石不見土,黃碣色巖石的深澗下,可以探測到泉水的源頭。
深深的潭水星漢倒映,鐘乳石洞中之水似與碧海相通。
山谷中寓居著乘坐鴻鵠的
開頭四句借魯侯保有鳧繹兩山起興,稱美廬山。當時劉義慶以江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義慶招攬文士,作者稱其為辭宗,意思中不無知遇之感。這里說“美鳧繹”,不過是借鳧繹起興,作者稱美的是廬山。“徒收”二句說魯侯雖有鳧繹二山,其地又人才眾多。但卻不是仙人所居。言外之意是廬山才是可記可詠的羽人之宅。而從“曾非羽人宅”之‘‘非”字,不難看到詩人追慕羽人的思想傾向。
接著“羅景”四句是敘事,始寫登香爐峰。“羅景”句是說山中云霧時起,常把日影遮住。“沾光”句點題面“從登’’二字。“御風親列涂,乘山窮禹蹤’’二句用列子御風而行的典故,夸張地寫出了作者一行腳步的迅捷,簡直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開頭四句借魯侯保有鳧繹兩山起興,稱美廬山。當時劉義慶以江州刺史都督南兗州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義慶招攬文士,作者稱其為辭宗,意思中不無知遇之感。這里說“美鳧繹”,不過是借鳧繹起興,作者稱美的是廬山。“徒收”二句說魯侯雖有鳧繹二山,其地又人才眾多。但卻不是仙人所居。言外之意是廬山才是可記可詠的羽人之宅。而從“曾非羽人宅”之‘‘非”字,不難看到詩人追慕羽人的思想傾向。
接著“羅景”四句是敘事,始寫登香爐峰。“羅景”句是說山中云霧時起,常把日影遮住。“沾光”句點題面“從登’’二字。“御風親列涂,乘山窮禹蹤’’二句用列子御風而行的典故,夸張地寫出了作者一行腳步的迅捷,簡直大有飄飄欲仙之態。從“窮”字可見他們的游興之濃。
“含嘯對霧岑”以下八句是全詩中的寫景部分,詩人精細地描繪了廬山的奇險景物。若隱若現的霧中峰巒,激起了詩人的奇情妙趣。“含嘯”借以抒發詩人飄飄然有凌云之志的思想情緒。“延蘿”句的“倚”字很形象地描繪了樹木貼山生長的景象。“青冥”二句分寫樹和石。目力極遠之處是一片青蒙蒙的境界,而遠樹若煙,融入一片青冥之中。這原是一幅淡而遠的圖畫,但用一個“搖”字,將靜境化為動境。下句描寫巨石的崢嶸氣象。山石高插云天,故稱“負天石”。重巖疊巘,若遠跨而來,故曰“穹跨”。同上句一樣,詩人以獨特的審美眼光,把靜態的山石寫成似有生命,從而充分表現出廬山峰巒的奔騰氣勢。“霜崖”二句分寫石崖和深澗。霜崖不一定指崖上有霜,不妨可解為石壁光禿無土,灰白如霜。聞人倓釋“旋淵”句說:“水在山之巔則高,故云抱星漢。”湍急的旋流倒映著云天河漢,而“抱”字,出人意表地寫出了水天合一之景。可見鮑照詩研煉之工。‘‘乳竇”句更多地表現出想象成分。巖洞中倒掛的石鐘乳,千奇百怪,不知其所以來,常令人遐想無窮。詩人想象它們與碧海相通。以上八句,詩人以瑰麗夸張的詩筆,描繪了廬山的霧岑、延蘿、青冥、巨石、霜崖、金澗、旋淵、乳竇,勾勒出廬山的奇險風光。
從“谷館駕鴻人”至結尾,主要表現詩人對于神仙的向往。“谷館”二句說,幽谷之中和峰巖之上,棲居著駕鴻往來、飲丹修煉的仙人。“殊物”句緊承上,“駕鴻人”和“咀丹客”,便是“珍怪”的一部分。“奇心”句亦指仙人。他們的蹤跡雖潛隱不見,但魂魄卻能綿延萬古而不死。這里,明顯表現出詩人艷羨神仙。接下“蕭瑟”二句蕩開筆墨,抒寫詩人在大自然面前微妙復雜的心理變化。剛才曾激起詩人退想、并為其精心描繪的廬山奇景,定然給詩人一種且哀且驚的感受。“哀聽”和“驚覿”,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寫出詩人的哀傷。作者始登香爐峰時,“御風親列涂,乘山窮禹跡”,真是興致勃勃。最終卻“蕭瑟生哀聽,參差遠驚覿。”樂景成哀,似乎無端生出許多傷感。詩人心理突然變化的原因就在于詩人感嘆不能名隱仙籍。在詩人意識中,廬山亙古如斯,駕鴻人和咀丹客在此長遁精魄,然而我卻不能躋身羽人之列,與廬山共存,這是無可奈何的大恨事。這一嘆恨襲上心頭,睹景皆生哀情。結尾二句,從遐想和悲哀中返跌回從游香爐峰的現實。作者自謙沒有漢代辭人的才能,而作此詩。這里用漢代辭人日夕獻賦之事,在文義上正與開頭“辭宗”遙相呼應。
鐘嶸《詩品》評鮑照詩“善制形狀寫物之詞”和“貴尚巧似”。這首詩在寫景方面的特點,正如鐘嶸所說,善于精細地描繪景物形狀,顯得具體逼真。如“羅景藹云扃”、“延蘿倚峰壁”、“青冥搖煙樹”、“旋淵抱星漢”一類詩句,無不真切地刻劃出景物的形狀,顯示出鮑照描寫景物的獨特才能。
鮑照才氣旺健,故遣詞造句每出新意,且骨力遒勁。這首詩給讀者的突出印象是剛健新奇,絲毫沒有平熟軟媚之態。像“青冥搖煙樹之“搖”字,“旋淵抱星漢”之“抱”字,“參差遠驚覿’’之“遠”字,用字生異,句法獨造。陸時雍說:“鮑照材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人世之所未有。”(《詩鏡總論》)丁福保說:“鮑照于去陳言之法尤嚴,只一熟字不用。又其真境,沈響驚奇,無平緩實弱鈍懈之筆,杜、韓常師其句格,如‘霞石觸峰起’、 ‘穹跨負天石’,句法峭秀,杜公所擬也。”(《八代詩菁華綠箋注》)這些評語,很適合《從登香爐峰》詩的特色。
鮑照寫景詩雖以雄健、峭秀取勝,但往往失之厚澀,缺少自然之美。此篇也有這種缺點。如“穹跨負天石”一句雖說峭拔,但總覺雕琢過甚。他如“霜崖滅土膏,金澗測泉脈”,“高世伏音華,綿古遁精魄”等句,用字既異,又兼對偶,便顯得既澀又厚。沈德潛《古詩源》評鮑照:“五言古雕琢與謝靈運相似,自然處不及。”指出了鮑照寫景詩不及大謝之處。
此詩狀物精細,骨力雄健,句法峭拔。以布局而言,入題、敘事,狀物、抒情等部分層次清晰,文義吻合無間。但終因受山水詩發展的時代影響,顯得雕琢有余而少自然之致,幽深澀厚而乏跌宕風韻。▲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姚奠中,胡國瑞.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鑒賞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第823頁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