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蘇軾〔宋代〕〔〕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跡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
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夸友朋。
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后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jiān),還道同時須服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繭紙書寫的《蘭亭集序》真跡已埋入昭陵,人間還遺留下王羲之龍騰虎躍的字形。
顏真卿公改變書法創(chuàng)造新意,字體筋骨強健如秋日雄鷹。
徐嶠之父子的書法也極其清秀,鋒芒不露筆勢卻蒼勁雄渾。
嶧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載書法傳承者是李氏陽冰。
杜甫評論書法特別看重瘦硬,這樣的觀點我不能夠聽憑。
書法無論短長肥瘦各有姿態(tài),玉環(huán)肥飛燕瘦能說哪個不美麗絕倫!
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費金錢求購斷石殘碑刻文。
亭中有龜形碑座,壁上鑲嵌著螭龍雕刻,白晝靜書齋空,只聽拓碑聲響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贈給友人走遍吳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評價和贊揚了前人的多種碑帖,闡述了作者自己的書法美學思想,稱頌孫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寫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并在敘述和議論中盡可能運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變?yōu)榫唧w的形象。

  詩的前八句贊揚王羲之、顏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陽冰等書法大家的碑帖。據(jù)吳興的史料記載,墨妙亭中收藏的碑目不下幾十種。這里只是舉比較突出的,也是詩人比較喜歡的幾種作例子。一、二句說,王羲之用繭紙書寫的《蘭亭序》的真本,已為唐太宗殉葬,被埋進昭陵了,但他遺留下來的墨述還是像“龍?zhí)扉T”一樣,筆力造勁矯健。三、四句說,顏魯公的書法學古不泥古,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他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評價和贊揚了前人的多種碑帖,闡述了作者自己的書法美學思想,稱頌孫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寫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并在敘述和議論中盡可能運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變?yōu)榫唧w的形象。

  詩的前八句贊揚王羲之、顏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陽冰等書法大家的碑帖。據(jù)吳興的史料記載,墨妙亭中收藏的碑目不下幾十種。這里只是舉比較突出的,也是詩人比較喜歡的幾種作例子。一、二句說,王羲之用繭紙書寫的《蘭亭序》的真本,已為唐太宗殉葬,被埋進昭陵了,但他遺留下來的墨述還是像“龍?zhí)扉T”一樣,筆力造勁矯健。三、四句說,顏魯公的書法學古不泥古,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他寫出來的字有如秋鷹一樣,筆力瘦勁。《書苑菁華》中說:“凡書通則變,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至于顏真卿等,皆得法后自變其體,若執(zhí)法不變,號為奴書。”顏書不為古法所限,敢于突破唐初的墨守成規(guī),”創(chuàng)新的風格,蘇軾對這一點是給予高度評價的。蘇軾早年學二王,晚年學顏真卿。他對王羲之、顏真卿是很佩服的。這兩句詩再次證實了這一點。五、六句贊揚徐浩父子,認為他們的字鋒棱藏在筆畫中,有很強的力度感。七八句說,李斯的《嶧山碑》雖然原碑焚毀了,但還有后人傳劃刻的,規(guī)范還在;他的筆法還破千年以后的李陽冰繼承下來。從以上二列舉的幾種碑帖看,詩人顯然認為,中國的書法,是有繼承有發(fā)展的。

  “杜陵評書瘦硬”以下四句,詩人闡述自己的美學思想。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書貴瘦硬方通神”之句。詩人不贊同杜甫的這個見解。他說:這個觀點不公允,我不能以此為標準去評論別人的書法。高個、矮個,胖的、瘦的,各有各的神態(tài),就像體態(tài)豐腴的楊玉環(huán)和苗條瘦弱的趙飛燕一樣,各有各的風姿,誰也不敢說她倆哪個長得不漂亮。在這里,詩人明確主張:書法藝術(shù)的風格應該多樣化,不應強求一律。

  “吳興太守真好古”以下八句,贊揚孫莘老建造墨妙亭一舉。詩人寫道:這位吳興太守是個真正喜歡古人墨跡的人;他把那些殘缺不全的碑都買下或摹寫證縑繒上。亭中擺放著刻作龜形的碑座,墻上掛著的字跡,像古代傳說中的螭一樣奇形怪狀;空齋中白天都顯得非常寂靜,只能聽到敲打石碑時發(fā)出“登登”的響聲。這些雄奇的墨跡在江浙一帶流傳開來,親朋好友之間都夸獎王莘老做了一件好事。他給我寫信要求我作一旨詩,并且要我書寫好。為此,我才用粟尾筆把它書寫往剡溪紙上。這兩句點題。

  最后四句以慨嘆作結(jié)。詩人引王羲之的話說:“后世之人看我們的今天,就像我們今天看以前的人一樣;人生百歲,如風前之燈,轉(zhuǎn)眼會成為過去。將來人們回憶起我們今天為墨妙亭題詩作書一事,就會像當年劉禹錫登洛中寺北樓回憶秘書監(jiān)賀知章一樣,對他的書法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說恨不能生長在同一個時代,以便可以當面向他請教。”這些話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55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89-190 3、 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34-35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評價和贊揚了前人的多種碑帖,闡述了作者自己的書法美學思想,稱頌孫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寫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并在敘述和議論中盡可能運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變?yōu)榫唧w的形象。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jīng)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