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斜陽廢苑朱門閉

陸游〔宋代〕〔〕

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陽廢苑朱門閉,吊興亡、遺恨淚痕里。淡淡宮梅,也依然、點酥剪水。凝愁處,似憶宣華舊事。
行人別有凄涼意,折幽香、誰與寄千里。佇立江皋,杳難逢、隴頭歸騎。音塵遠,楚天危樓獨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夕陽西下,舊苑大門緊閉。追念以往的興旺與衰敗,只留下一眼淚痕。淡淡梅花,依舊如初,襯出水中凄涼。凝固在哀愁之處,好像在回憶宣華苑,以及蜀國舊事。
路過來往行人別有一番凄涼的意味。折下花香,誰又將它寄到千里之外?獨自站在江邊,自知難相逢,回頭騎馬遠去。馬蹄聲遠去,只留下這樓獨自倚靠。

注釋
月上海棠:詞牌名。此調(diào)有兩體,七十字者,見《梅苑》無名氏詞,又名《玉關(guān)遙》;九十一字者,見姜夔《白石詞》,又名《月上海棠慢》。
蜀王舊苑:名合江園,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處。是五代蜀王賞梅消閑的別苑。據(jù)宋人記載,園中芳華樓前后種梅極多。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半闋因面對五代時蜀舊故宮而生興亡之嘆,起句之“斜陽廢苑”頓時傳達出一種繁華褪盡后的凄涼,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感慨興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應(yīng)。而見證這廢苑過往之繁華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開放,風姿如常。一句依然,道出自然恒常與人事無常這一令人無限感慨的現(xiàn)實。然而這一直開放的梅花并非無情,她雖一如既往淡淡開放于這蜀宮廢苑,卻依依愁悴,似在悲嘆蜀宮那逝去的繁華。如果說上半闋面對蜀宮而生的興亡之感猶是一般意義上的感嘆,那么下半闋則是因現(xiàn)實而生發(fā)的更為沉重無奈的悲慨。

  下半闋主要是由梅聯(lián)想而及南朝陸凱《寄范曄》一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又因此詩中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半闋因面對五代時蜀舊故宮而生興亡之嘆,起句之“斜陽廢苑”頓時傳達出一種繁華褪盡后的凄涼,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感慨興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應(yīng)。而見證這廢苑過往之繁華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開放,風姿如常。一句依然,道出自然恒常與人事無常這一令人無限感慨的現(xiàn)實。然而這一直開放的梅花并非無情,她雖一如既往淡淡開放于這蜀宮廢苑,卻依依愁悴,似在悲嘆蜀宮那逝去的繁華。如果說上半闋面對蜀宮而生的興亡之感猶是一般意義上的感嘆,那么下半闋則是因現(xiàn)實而生發(fā)的更為沉重無奈的悲慨。

  下半闋主要是由梅聯(lián)想而及南朝陸凱《寄范曄》一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又因此詩中的“隴頭”而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已被金人占領(lǐng)的北方,“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本因其風雅而流傳千古,后人用此典故也多用于懷人念遠,但陸游這里用這首詩,卻是為了與現(xiàn)實形成對比,表達的是面對中原淪陷的沉痛之情。行人之“別有凄涼意”者,別于上闋中的梅花為五代蜀國的滅亡而感慨,亦別于陸凱的知己分離。當年陸凱在江南折梅而逢驛使,可以就此寄給身在北方隴頭的范曄,而如今自己如陸凱一樣手捧散發(fā)著幽香的梅花,卻沒有人能夠替我?guī)У角Ю镏獾谋狈剑蚰抢锶缃褚褳榻鹑怂肌?臻g上的距離,即便是千里之外,仍是可以克服的,而如今詞人面對的是九州陸沉這一更加殘酷的現(xiàn)實,縱使他久久地“佇立汀皋”,又怎會有歸騎來自那已淪為敵國領(lǐng)土的“隴頭”所以,詞人只能登上高樓,獨自倚望,獨自生愁。

  上闋寫從舊苑梅花而引起懷古之情,下闋因梅而憶人,全詞凄惻哀婉,幽雅含蓄,充滿了對意中人的懷念與愛惜之情。▲

,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惠民,向娜著;孫克強主編.江山風雨寄詞心 唐宋詞主題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05:第460頁 2、 申東城著.巴蜀詩人與唐宋詩詞流變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7:第311頁
創(chuàng)作背景
上半闋因面對五代時蜀舊故宮而生興亡之嘆,起句之“斜陽廢苑”頓時傳達出一種繁華褪盡后的凄涼,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感慨興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應(yīng)。而見證這廢苑過往之繁華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開放,風姿如常。一句依然,道出自然恒常與人事無常這一令人無限感慨的現(xiàn)實。然而這一直開放的梅花并非無情,她雖一如既往淡淡開放于這蜀宮廢苑,卻依依愁悴,似在悲嘆蜀宮那逝去的繁華。如果說上半闋面對蜀宮而生的興亡之感猶是一般意義上的感嘆,那么下半闋則是因現(xiàn)實而生發(fā)的更為沉重無奈的悲慨。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佃之孫。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yīng)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