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湖水明凈只覺眼前湖面一片明澈,視覺闊原遠,可以把荒蕪的徐州城當作山林隱居。
青翠的樹林仿佛與含著無限深意,悠然自得的白鳥安享幾多悠閑。
我這老病之身已在家賦閑,一生詩名成于蘇門諸士之間。
此時,我的目光隨歸雁而消盡才收回,還仍癡癡地坐等暮鴉飛還。
注釋
后湖:在詩人老家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瀛奎律髓》題作“后湖晚出”。
凈:指湖水清。
明眼:因湖水明凈而覺眼前湖面一片明澈。
城荒:指徐州城荒蕪。此句言權且把徐州荒城當山林隱居。
青林:青翠的樹林。
余閑:閑情逸致。
這首詩寫詩人后湖晚坐時所見景致,及其悠閑情懷,大約作于詩人自潁州教授任上罷歸后的幾年家居賦閑之時。首聯是寫近景,通過淺水和荒城,描繪出一種靜謐的環境。頷聯是寫遠景,寫青林和白鳥,充滿自由和生機,成為名句。頸聯是抒發詩人的感慨,遠離官場,隱居山林,名列蘇門,頗感欣慰。尾聯寫歸雁和暮鴉,寄托了詩人耿介自守的志氣。
全詩淡墨寫景,誘人想象,情寓景中,耐人尋味。語言風格似陶淵明,淡而實綺,癯而實腴。
前面兩聯寫景不涉及人,但字里行間卻隱然有一詩人在。晚坐后湖,首先撲入詩人眼簾的是后湖,故首句即寫“水凈”,也是因水之明凈而覺眼前一片明澈,極寫水之清亮。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后湖晚坐時所見景致,及其悠閑情懷,大約作于詩人自潁州教授任上罷歸后的幾年家居賦閑之時。首聯是寫近景,通過淺水和荒城,描繪出一種靜謐的環境。頷聯是寫遠景,寫青林和白鳥,充滿自由和生機,成為名句。頸聯是抒發詩人的感慨,遠離官場,隱居山林,名列蘇門,頗感欣慰。尾聯寫歸雁和暮鴉,寄托了詩人耿介自守的志氣。
全詩淡墨寫景,誘人想象,情寓景中,耐人尋味。語言風格似陶淵明,淡而實綺,癯而實腴。
前面兩聯寫景不涉及人,但字里行間卻隱然有一詩人在。晚坐后湖,首先撲入詩人眼簾的是后湖,故首句即寫“水凈”,也是因水之明凈而覺眼前一片明澈,極寫水之清亮。用“偏”字反映出乎尋常或意料的意思,具有強烈的感受語氣:“那湖水竟是非同尋常的清澈啊。”
次句寫荒城。“城荒”,寫詩人當時看見自己所居之城很荒僻。因城市荒僻而以為“可當山”,聯系頸聯的“身致江湖上”一句是說:盡管由于某種原因,不能隱于山林,只能隱于朝市,那么就把這座荒城權且當山吧。在意念之中,他便也就隱于山了。“偏”、“可當”,是詩人的感受、感覺,顯示了在首聯的帶有主觀感受色彩的景致外,還有詩人的存在。頷聯寫青林、寫白鳥。暮色籠罩下,詩人看見遠處青林中,不斷地升騰起迷漫的霧氣,蓊蓊郁郁,如同那青林懷著無限情意;又見白鳥時而停在湖邊,時而集于樹上,顯得從容、悠然,仿佛極有余閑似的。其實,從這兩句帶擬人化色彩的景物描寫中,讀者又能夠看到詩人自己:因為他遙望青林,其意無限,故覺青林似亦有無限之意;恰是他長時間(極有余閑地)矚目白鳥,才以為白鳥也很有余閑。于寫林、寫鳥中,含蓄地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悠閑情懷。
頸聯便明寫詩人自己“身致江湖”,說明他此時正過著隱居生活,是一個無所羈絆的隱士(因而才能如此悠閑地長坐后湖,觀賞著水、城與林、鳥)。“伯季間”,語本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又《晉書·王湛傳》:“王濟對武帝曰:‘臣叔殊不癡,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湛曰:‘欲處我于季孟之間乎?’”此處當指蘇軾、蘇轍門下諸君。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說:“子瞻、子由門下客最知名者,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秦少游,世謂之‘四學士’。至若陳無己(無己,陳師道的字),文行雖高,以晚出東坡門,故不若四人之著。故陳無已作《佛指記》曰:‘余以辭義,名次四君。’”后來陳師道、李廌與“蘇門四學士”并稱“蘇門六君子”。
尾聯寫景亦寫詩人自己。天色已晚,暮空中,雁兒急急歸去。詩人縱目追隨著它們的歸蹤,直至在視野中完全消失。雁已歸盡,人卻不能興盡而歸,詩人還在饒有興致地坐等著暮鴉歸來。人的閑散,情的閑適,于此又體現出來了。
此詩重復運用“白鳥”、“歸雁”、“暮鴉”三種禽鳥意象,應是白璧微瑕。
陳師道的詩在藝術上的最突出之處,便是表面淡而實際豐腴,此詩亦然。雖出以淡淡的筆墨,詩味卻是極其豐腴醇厚的。詩人將自已那種無案牘勞形、無爾虞我詐傷神的無拘無束的悠閑之態、自得之情,蘊于淡墨描繪的景物之中,清神幽韻,而又蒼勁雅健。 ▲
,參考資料:完善
1、 宋耐苦主編.配畫宋詩一百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133-134 2、 陶文鵬編著.新編千家詩三百首: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39-40 3、 張海明著.林下風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228-230 4、 繆鉞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658-659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