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除夜

韓疁〔宋代〕〔〕

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艷游、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頻頻地傾聽更漏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滿屋光明。年華滾滾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驚。餞別舊歲,迎接新春,還能用得著幾刻光陰,新的一年翩翩來臨。年老體衰,怎么能習慣通宵暢飲?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氣襲人衣襟。我輕輕地放下酒樽,感謝那初開的梅花,陪伴著我獨自低吟。
鄰家的姑娘已試著穿上春衣,美麗的鬢發上首飾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瑩潤澤,燕股形的寶釵嵌有黃金。溫和的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禁。朱顏哪能年年都好,應該盡情地游樂,趁著現在的大好光陰,恣意地去眺望登臨,觀賞那殘雪未消的玉色樓臺,游覽那斜陽輝映的美麗園林。

注釋
①高陽臺:詞牌名,取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此詞開頭“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就是四字對句的定式。古代計時的器具,每過一刻時光,則有銀簽鏗然自落。“頻聽銀簽”,一“頻”字,可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簽自落聲已經多次,說明夜已深矣。“重燃絳蠟”一句,說那除夜燈火通明,紅燭燒殘,一枝趕緊接著點上,使除夕夜的吉慶歡樂氣氛,形象地勾勒了出來。一個“重”字,將時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嘆,精當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歲月流逝的不停息。韶華易逝,人又何堪?

  “袞袞”二字,繼以“驚心”,筆力警勁動人,與晏殊的詞句“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破陣子·湖上西風斜日》)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宵守歲已覺勉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此詞開頭“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就是四字對句的定式。古代計時的器具,每過一刻時光,則有銀簽鏗然自落。“頻聽銀簽”,一“頻”字,可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簽自落聲已經多次,說明夜已深矣。“重燃絳蠟”一句,說那除夜燈火通明,紅燭燒殘,一枝趕緊接著點上,使除夕夜的吉慶歡樂氣氛,形象地勾勒了出來。一個“重”字,將時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嘆,精當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歲月流逝的不停息。韶華易逝,人又何堪?

  “袞袞”二字,繼以“驚心”,筆力警勁動人,與晏殊的詞句“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破陣子·湖上西風斜日》)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宵守歲已覺勉強,是睡,是坐,是飲,是止,詞人心存猶豫。幾番無奈,詞人最后的主意是:灑是罷了,睡卻不可,決心與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歲的清苦詩侶。本是詞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說梅花多情,來相伴我。如此可見用語精妙,而守歲者孤獨寂寞之情,總在言外。

  下片筆勢一宕,忽然轉向鄰娃寫去。鄰家少女,當此節日良宵,不但徹夜不眠,而且為迎新歲,已然換上了新裝,為明日春游作好準備。看她們不但衣裳濟楚,而且,裝扮首飾,一派新鮮華麗氣象。寫除夕守歲迎新,先寫女兒妝扮,正如辛棄疾寫立春先寫“看美人頭上,裊裊春旛”(《漢宮春·立春日》),是同一機杼。

  寫除夜至此,已入勝境,不料詞筆跌宕,又推開一層,作者想象東風也被少女新妝之美而勾起滿懷興致,故而釀花蘊柳,暗地安排艷陽光景了。“勾引”二句為奇思妙想,意趣無窮。這樣,詞人這才歸結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經驗感慨,現身說法,似乎是同意鄰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語,說:青春美景豈能長駐,亟須趁此良辰,“把握現在”,從此“明日”新年起,即去盡情游賞春光,從殘雪未消的樓臺院落一直游到春日遲遲的園林勝境!

  通覽全詞,上片幾令人擔心只是傷感衰颯之常品,而一入下片,則以鄰娃為引,物境心懷,歸于重拾青春,一片生機活力,才知寄希望于前程,理情腸于共勉,傳為名篇,自非無故。▲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875-1876
創作背景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此詞開頭“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就是四字對句的定式。古代計時的器具,每過一刻時光,則有銀簽鏗然自落。“頻聽銀簽”,一“頻”字,可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簽自落聲已經多次,說明夜已深矣。“重燃絳蠟”一句,說那除夜燈火通明,紅燭燒殘,一枝趕緊接著點上,使除夕夜的吉慶歡樂氣氛,形象地勾勒了出來。一個“重”字,將時光的流逝,作者心中的慨嘆,精當地表現了出來,讓人感到歲月流逝的不停息。韶華易逝,人又何堪?
韓疁

韓疁(生卒年不詳)字子耕,號蕭閑。《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其《蕭閑詞》一卷,不傳。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有輯本。......[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