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別墅地處在幽獨閑靜的僻壤,到這兒你把隱居的生活想往。
當著窗扉能看到南山的遠影,粼粼泮水掩映著園林的風光。
經冬的殘雪仍覆蓋在竹梢上,太陽未落山庭院已昏暗無光。
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閑聽春鳥聲能慰藉你的愁腸。
注釋
別業:別墅。
到來:來到,來臨。隱心:隱居之意。
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戶牖(yǒu):門和窗。此指窗戶。
灃(fēng)水:水名,發源于秦嶺,經戶縣、西安入渭水。
屋:一作“竹”。
未夕:還未到黃昏。陰:天色昏暗。
這首詩題寫友人蘇氏別業園林的寂靜、景物的清幽,并說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會身心兩忘,萬念俱寂,油然而生歸隱之心。
首聯兩句概述蘇氏別業的清幽寧靜,先點明別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處,再抒寫自己一到別墅就產生了隱逸之情。敘事干凈利落,開篇即點明主旨。以下,就從各個角度寫景抒情,具體闡述這個“臨幽欲隱”的主題。
中間四句寫景極美妙。高峻遼闊的終南山,充當了這座別墅的門窗。住在這所別墅的人,推開門窗就能盡覽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從終南山流出來的灃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著別墅的園林。由此別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經常觀賞青山、園林的秀麗倒影了。這兩句描寫別墅環境的幽美,依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題寫友人蘇氏別業園林的寂靜、景物的清幽,并說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會身心兩忘,萬念俱寂,油然而生歸隱之心。
首聯兩句概述蘇氏別業的清幽寧靜,先點明別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處,再抒寫自己一到別墅就產生了隱逸之情。敘事干凈利落,開篇即點明主旨。以下,就從各個角度寫景抒情,具體闡述這個“臨幽欲隱”的主題。
中間四句寫景極美妙。高峻遼闊的終南山,充當了這座別墅的門窗。住在這所別墅的人,推開門窗就能盡覽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從終南山流出來的灃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著別墅的園林。由此別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經常觀賞青山、園林的秀麗倒影了。這兩句描寫別墅環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開闊。巧妙之處是采用借景的手法,借窗戶繪南山,借園林寫灃水,在小景、近景中蘊藏著大景、遠景,這就是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的“以小景傳大景之神”。“竹覆”、“庭昏”二句從遠景轉入近景,描寫別墅園庭。詩人驚異地看到:遮掩著別墅的竹林,還覆蓋著經久不化的白雪;盡管還沒有到傍晚,庭院就已籠罩在濃重的昏暗之中。這兩句詩,用字非常精煉。“經冬”,表明了這時已是春天;“未夕”,說明這是白晝。“覆”字表現積雪很厚。在春天里,還有那么厚的積雪覆蓋著竹林;在大白天里,庭院居然如此幽暗。這景色多么新奇呵,可見別墅所處地勢很高,而且周圍一定有山崖和郁茂的林木遮擋了陽光,因此特別清冷和幽暗。
頷聯既寫了近景,又寫了遠景,景物之間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頸聯描寫別墅園庭,竹林上覆蓋著積雪,白天的庭院卻顯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蘇氏別業環境的清幽。這兩聯以新奇的筆法和語言,寫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前人對這四句詩評價很高。這四句詩的確寫出了新鮮的、不同尋常的深山幽景。“庭昏未夕陰”一句,是自晉宋詩人顏延年《贈王太常詩》中的“庭昏見野陰”一句化出,但二語所寫景色側重點不同。顏詩是從“庭昏”顯出曠野之陰;祖詩只寫“庭昏”,卻以“未夕陰”來烘襯。
尾聯兩句總括全詩。“寥寥人境外”,寫詩人的感受。置身在這清幽的深山別墅之中,他感到自己仿佛已脫離了塵世,整個身心融入到空闊的太虛境中,一切煩惱、雜念全都消失了。于是,他靜靜地坐下來,悠閑地聆聽深山中春鳥的啼鳴。全詩前七句都是寫靜景,沒有聲息。詩人在篇末表現自己閑坐聽春禽,以聲音傳遞出春的訊息。
唐代詩評家殷璠在《河岳英靈集》中評祖詠詩說:“剪刻省凈,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從這首詩中可以見出一斑。▲
,參考資料:完善
1、 蒙萬夫 等.千家詩鑒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382-383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