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軾〔宋代〕〔〕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正暮 一作:正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情風從萬里之外卷潮撲來,無情時又送潮返回。請問在錢塘江上或西興渡口,我倆共賞過幾次夕陽斜暉?用不著仔細思量古今的變遷,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誰像我東坡蘇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進的機會。
記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煙的云霏。算起來詩人中相處得宜。如我與您這樣的友情,確實稀微,彌足珍貴。希望我不要像謝安那樣沒有回到東山,死在西洲路,讓你回首痛哭,違背了我們的雅志。

注釋
八聲甘州:詞牌名。源于唐大曲,又名《甘州》、《瀟瀟雨》。
參寥子:即僧人道潛,字參寥,浙江于潛人。精通佛典,工詩,蘇軾與之交厚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詞作起勢不凡,以錢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寫江潮“有情”而來,卻終“無情”而歸,似有情而實無情。“幾度斜暉”的發問,又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上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則是天地無情,萬物無情。“俯仰昔人非”寫人世轉瞬萬變,如同夢幻,這又是社會人生的無情。對此無情的人生,詞人的態度卻很樂觀,“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因而他能超脫時俗,“白首忘機”。這種達觀的思想,在蘇軾詞中表現得極為普遍,而在這首詞中則更明顯,詞人俯仰天地,縱覽古今,得出的結論“一切無情”。因此,他的“忘機”,就帶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闋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詞作起勢不凡,以錢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寫江潮“有情”而來,卻終“無情”而歸,似有情而實無情。“幾度斜暉”的發問,又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上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則是天地無情,萬物無情。“俯仰昔人非”寫人世轉瞬萬變,如同夢幻,這又是社會人生的無情。對此無情的人生,詞人的態度卻很樂觀,“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因而他能超脫時俗,“白首忘機”。這種達觀的思想,在蘇軾詞中表現得極為普遍,而在這首詞中則更明顯,詞人俯仰天地,縱覽古今,得出的結論“一切無情”。因此,他的“忘機”,就帶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闋寫詞人與參寥的友情。詞人看穿了古今萬物,無意去名利場上角逐,但他并沒有完全忘世,更沒有忘情,他對生活的愛是執著強烈的,他對友情是非常珍視的。回想起在西湖與參寥子和詩飲酒、飽覽春山美景、談禪說理、流連忘返的日日夜夜,詞人不禁從內心深處對這位友人以知己許之——“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以“詩人”稱參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蘇軾才高學富,一般是不輕易許人的,但對參寥的詩,曾不止一次地贊賞。如參寥的詩句“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風薄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等,都是為蘇軾所激賞的。在詩歌創作上的共同興趣,是二人友誼的一個重要基礎。

  “約他年、東還海道”以下五句,表現了詞人歸隱之志的堅定,進一步寫二人的友情。據《晉書·謝安傳》記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死于西州門,未能實現其歸隱的“雅志”。羊曇素為謝安所重,謝安死后,他有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詞人當時被召還,且被委以顯官,但他“白首忘機”,志在歸隱,因此,安慰友人,說“我一定不會像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朋友慟哭于西州門下”。說“愿”,說“不應”,全從自我的感情落筆,正表現了兩人情誼的深切。 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平淡的文字抒寫深厚的情意,而氣勢雄放,意境渾然。“從至情中流出”道出了這首詞的特色。由于詞人與參寥有著共同的志趣,由于參寥品德的高尚,他們的友誼是十分真摯的。詞人所抒之情發自內心,這種真摯的感情并不因文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這是“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的一種藝術境界,它看似容易,實際上只有少數作家才能達到。元好問說蘇軾詞“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好問《新軒樂府引》)。

  此外,詞中抒寫出世的高想,表現人生空漠之感,卻以豪邁的氣勢出之,使人惟覺其氣象崢嶸,而毫無頹唐、消極之感。詞人強調達觀和“忘機”,使人感到的卻是他對友情的無比珍重。蘇軾達觀中充滿豪氣,向往出世又執著于友情的個性,于此可見一斑。▲

,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懷榮主編,劉懷榮,陳殿生,王海燕,張曉明,高志國著 .唐宋元詩詞曲名篇解讀 :濟南出版社 ,2003年06月 :175-177 .
創作背景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時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將離杭州赴汴京時送給參寥的。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