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古人學習知識不遺余力,年輕時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學習知識這件事還必須親自實踐。
注釋
示:訓示、指示。
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習的意思。
遺:保留,存留。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少壯:青少年時代。
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
始:才。
紙:書本。終:到底,畢竟。
覺:覺得。
淺:膚淺,淺薄,有限的。
絕知:深入、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參考資料:完善
1、 傅紹良 .陸游詩歌的藝術 :四川大學,2009年:32-36 2、 胡益民主編,中外哲理名詩鑒賞辭典,昆侖出版社,1999.4,第224頁 3、 毋永利編著,古詩觀止,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9,第352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