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譚嗣同〔清代〕〔〕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世間沒有什么事物能抵得過對于春天消逝的憂愁,應當面對蒼天痛哭一場才罷休。
四萬萬人民啊一起痛哭吧,遼闊的遠方哪里還有中國的疆土!

注釋
抵:抵得過。
春愁:對于春天消逝的憂愁。這里指對于國事飄搖、國勢衰微的憂愁。
合:應該。
蒼冥:蒼天。
一哭休:痛哭一場才罷休。
四萬萬人:當時中國人口有四萬萬。四萬萬,四億。
神州:戰國時騶衍稱中國為“赤縣神州”。后世用它作為中國的代稱。

賞析
賞析

  這首詩寫面對國土被侵、主權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機,詩人滿懷悲痛和無助,雖身處陽光和煦的春日,仍無法慰藉內心深處的愁緒,詩人憂國憂民,感懷于國家的懦弱與苦難,困惑國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與同胞們一起潸然淚下。全詩風格悲愴蒼涼,情感濃烈真摯,閃爍著愛國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這首詩是一首寫大憂和大痛的七言絕句。首句“世間無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間沒有什么能夠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極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這個動詞使后面春愁一詞一下子具體化形象化了,并給人無盡的想象。春天本來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戰爭失敗而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寫面對國土被侵、主權旁落的深重民族危機,詩人滿懷悲痛和無助,雖身處陽光和煦的春日,仍無法慰藉內心深處的愁緒,詩人憂國憂民,感懷于國家的懦弱與苦難,困惑國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不禁與同胞們一起潸然淚下。全詩風格悲愴蒼涼,情感濃烈真摯,閃爍著愛國精神之光。

  《有感一章》這首詩是一首寫大憂和大痛的七言絕句。首句“世間無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間沒有什么能夠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極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這個動詞使后面春愁一詞一下子具體化形象化了,并給人無盡的想象。春天本來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戰爭失敗而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從此,為春天留下了民族恥辱的陰影。當春天再次來臨時,這種亡國之恨當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

  第二句“合向蒼冥一哭休”,緊承首句,進一步寫悲。只有面對蒼天,放聲痛哭一場才能罷休,然而這“哭”字又不僅僅寫悲,因為是向著蒼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憤。第三句“四萬萬人齊下淚”,由個人悲轉向億萬廣大同胞悲,表現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詩人的思想情緒與億萬廣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處是神州”,點明了以上三句所寫憂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蒼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不知到底在何處。被帝國主義瓜分了,這必然使詩人和全國億萬人民痛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國土淪陷、國家危亡的無限憂慮和悲痛,表達了對清王朝腐敗無能、賣國求榮的憤慨,但這首詩寫憂寫痛并不使人沉溺于憂愁和悲痛,而給人一種催人警醒、奮爭的潛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視野廣闊,筆力沉重,以反詰收束,更增添了悲痛感慨的力量,這是此詩寫作上的特色。▲

,

參考資料:完善

1、 陳長喜.中國歷代名詩賞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828-829 2、 路則省.愛國主義教育辭典:大連出版社,1991:516-517
創作背景
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學》,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強烈的抨擊。他的詩感情真摯,志趣豪邁,境界恢弘,筆力遒勁。有《譚嗣同全集》遺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