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溫庭筠〔唐代〕〔〕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宜春院外楊柳輕拂低垂,伴著那春風扭擺著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紅欄橋畔,多少情人在此傷心別離。

注釋
⑴楊柳枝:詞牌名,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時在宜春宮之東,漢稱宜春下苑。即后所稱曲江池者,唐代為教坊樂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長條:指細長柔軟的柳枝。
⑶舞腰:比況之詞,狀楊柳細軟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腸絕:一作“腸斷”。
⑸赤欄橋:長安城郊橋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會之處。

賞析
賞析

  起句,點明詠柳本題。“宜春苑外”四字,點出楊柳所在之地?!白铋L條”三字,簡約的勾勒柳枝的“長條”形狀。柳,向以“垂柳”為美,冬去春來,發芽抽枝,很快長條拂地。因而詠柳的作品,總是渲染柳條的柔長。溫詞言柳,也先寫其“長條”,既將柳之所以區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現出來。而著一“最”字,分明已將人的觀感溶于其中。那么,詞人不寫其他花樹,卻獨言柳,可能只是因為柳的“最長條”,或是另有別的什么原因。但仔細分析即可知,細長柔軟的柳條,最能勾起人的離情別緒。柳條隨風搖擺,與人難舍又難分,好像還有許多惜別的話,沒有說出來,飽含著激情。細細地柳絲,似人的情思。因此,描摹柳的“長條”,已暗示人的傷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起句,點明詠柳本題?!耙舜涸吠狻彼淖?,點出楊柳所在之地。“最長條”三字,簡約的勾勒柳枝的“長條”形狀。柳,向以“垂柳”為美,冬去春來,發芽抽枝,很快長條拂地。因而詠柳的作品,總是渲染柳條的柔長。溫詞言柳,也先寫其“長條”,既將柳之所以區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現出來。而著一“最”字,分明已將人的觀感溶于其中。那么,詞人不寫其他花樹,卻獨言柳,可能只是因為柳的“最長條”,或是另有別的什么原因。但仔細分析即可知,細長柔軟的柳條,最能勾起人的離情別緒。柳條隨風搖擺,與人難舍又難分,好像還有許多惜別的話,沒有說出來,飽含著激情。細細地柳絲,似人的情思。因此,描摹柳的“長條”,已暗示人的傷懷,以物喻人。緊接“閑裊”句,承首句,詠柳枝柔細而俏美的樣子。美人舞腰纖軟,用以媲美楊柳樹枝在春風中舞動的輕柔美妙景象,十分生動可愛?!鞍槲柩?,其一“伴”字,描摹柳條與春風結“伴”,即與春風共舞 ,擬人化手法更為濃重,甚得物之神韻。自然地引起下文“玉人”的感懷。

  三、四句,借柳而賦離情。說“玉人”腸絕,表明她的悲傷;而用虛詞“正是”蟬聯,便與首句“最”字挽合,既有開合震蕩的節奏感,更強化了此句與上兩句之間的一意貫連,即標明,正是春風中搖動的柳條,牽惹起“玉人”的離情別緒。至此,感悟傷懷的題旨充分表露,唱嘆之間,使物我無間。“一渠春水赤欄橋”,再以景結拍。此句,表面來看,正與首句景色相合:宜春苑外,碧水紅橋,映襯綠柳,為畫面增添許多春色。這景象,明麗可人。但是,聯系上片“玉人腸絕”,便顯然可見眼前景含無限情。作者借“橋”的意向,喻示橋頭折柳送別,令人腸斷,像漢人送遠行者至灞橋傷別一樣。故“赤欄橋”一經溫詞采用,便頓現光彩,使得后世亦常用以描寫離別情境。而“一渠春水”的意向,既比擬愁如春水,也象征別易會難、別情無奈,“恰似一江春水流”,空留感傷。

  這首《楊柳枝》在藝術上很有可取之處。言簡意深,詠物與寫人和諧地結合,不露一絲痕跡,形成景與人統一的意境?!罢怯袢四c絕處”,在寫柳之可愛以后,結合寫了古代的女性,既豐富了詠物的內容,又創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客觀地詠物寫人,春風、春水、赤欄橋,卻皆染上離人的意緒,讀來令人感慨,讀者從中自可領略所詠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這首詞的詠物和表達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聯想等手法來實現的。一、二、四句均在詠柳,描寫柳,但并未點出柳字。而分別用了借代、比喻、典故等修辭方法暗示出來。這種手法既是造成這首詞婉約含蓄風格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增加了讀者想象的余地?!?/p>,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紅.溫庭筠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3:157-162 2、 陳緒萬.唐宋元小令鑒賞辭典:華岳文藝出版社,1990:41
創作背景
溫庭筠

溫庭筠(812?─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乏抑,終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殷成式、韋蟾等唱和。后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