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宮懷古

劉長卿〔唐代〕〔〕

君王不可見,芳草舊宮春。
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隋煬帝已經再不可能見到,宮里的芳草卻和舊時一樣逢春而長。
仍是和昔日宮女們羅裙一樣的綠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著楚人。

注釋
春草宮:宮殿名,隋煬帝于揚州所建十宮之一。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境內。
君王:指隋煬帝。
羅裙色:代指草的綠色。見芳草而憶羅裙,以其同色也。
楚人:江都舊為楚地,故稱當地人為楚人。

賞析
賞析

  此詩前兩句發出昔人不可見而春草依舊的感慨;后兩句詩人展開聯想,轉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懷古之情。全詩從芳草春色入筆,以景寫情,結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進入了一個回環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規律是嚴峻無情的,歷史的法則是嚴峻無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煬帝終被人民前進的激浪吞沒。面對久已消沉的隋宮廢殿遺墟,詩人在首句發出“君王不可見”的感慨,這既是對歷史法則的深刻揭示,也同時深含著對暴君隋煬帝的鞭答。昔日豪華的樓臺亭閣,現在只能看見茂盛的“芳草”在“舊宮”廢墟中迎著春日瘋長著,“芳草”是作者在詩中展示的最顯著最明亮的可見物,這是緊扣詩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前兩句發出昔人不可見而春草依舊的感慨;后兩句詩人展開聯想,轉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懷古之情。全詩從芳草春色入筆,以景寫情,結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進入了一個回環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規律是嚴峻無情的,歷史的法則是嚴峻無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煬帝終被人民前進的激浪吞沒。面對久已消沉的隋宮廢殿遺墟,詩人在首句發出“君王不可見”的感慨,這既是對歷史法則的深刻揭示,也同時深含著對暴君隋煬帝的鞭答。昔日豪華的樓臺亭閣,現在只能看見茂盛的“芳草”在“舊宮”廢墟中迎著春日瘋長著,“芳草”是作者在詩中展示的最顯著最明亮的可見物,這是緊扣詩題“春草宮”而來的,“芳草”二字不僅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宮”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傷今懷古的主題自然順暢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規和歷史的法則序列中。“春草宮”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中成為廢殿遺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榮,春色依然濃烈地妝扮著這里。

  而三四句中,“羅裙色”是從第二句中的“芳草”聯想而引出來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艷麗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這里宮妃羅裙顏色,“猶帶”從語法上來看,把“芳草”與“羅裙”進行了自然地承上啟下式的連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讀者的思路,從眼前所見之景物而一下子轉入對歷史的回顧和思考中去,從詩意上緊緊地扣住了“懷古”的詩題,結句“青青向楚人”,又從歷史的回顧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間青青的芳草,隨意根植生長在楚地,它的心意還是向著“楚人”的。昔日春草宮所在的江都古為東楚地,所以詩人把這里的人稱為“楚人”,這自然是從“懷古”的角度,把筆鋒擴展得很遠,伸到歷史的深層中去了。人民是歷史的主人,自然歷史前進的軌跡是向著人民心愿的。詩人在這里把“青青”的“芳草”擬人化,是為請出這里的自然景物作證,來闡明歷史前進的嚴峻軌跡。

  春草宮以春草命名,可見此地春色芳草之濃盛。此詩也正是從芳草春色入筆,就春色芳草的點染來抒發懷古之情。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見當年的隋煬帝,結句不僅補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詩意也進入了一個回環往復的奇妙境界之中。▲

,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01-302頁
創作背景
劉長卿

劉長卿(約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進士。肅宗至德年間,曾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因被人誣陷,下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獄,后貶為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陸州司馬,死于隨州刺史任上。世稱劉隨州,有《劉隨州集》。劉長卿與杜甫同時,比元結、顧況年長十余歲,但他的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詩內容較豐富,各體都有佳作,尤長于五言律詩,權德輿說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