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楚山長長的蘄竹如云彩遍布,特異的竹子清秀,高出眾多樹木之天外。笛竹如長細的龍須一半在揮動,如鳳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體勻稱滿布。笛音如江南樹木稀疏,如云夢雨后開晴,如月明星稀,微風吹拂。自從蔡邕離世,桓伊仙逝,誰知空自寂寞,辜負了多少歲月。
聽說嶺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嬌美靈巧,在花飾窗下演奏,《梁州》曲剛剛奏完,《霓裳羽衣曲》余音未了。笛聲包含著徵調和宮調,流蕩著商調和羽調,最后一聲飄入云彩、樹梢間。為了趙使君洗凈污濁之氣,我送你一曲《霜天曉角》。
注釋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一百零二字
詞的標題“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表明了詞作內容和寫作對象。
上片,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隱喻人。開頭兩句,以景起興,大贊“楚山修竹”,“異材秀出”。字面上寫竹材修長高大,實寫楚地人才濟濟。緊接著用排比句,進一步寫蘄州的笛竹早已聞名于世,“異材秀出”,“能遠可通靈達微,近可寫情暢神,謂之龍須風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藻《東坡紀年錄》注)韓愈也有“蘄州竹笛天下知”(《鄭群贈簟》)的贊譽。第六、七、八句用對偶句和聯合詞組句,承上一轉,由寫竹笛而進人到寫東坡所贈的笛聲詞中仿佛發出的笛音:如樹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風拂,聽覺、視覺、觸覺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詞的標題“贈趙晦之吹笛侍兒”,表明了詞作內容和寫作對象。
上片,描繪楚山修竹,以竹隱喻人。開頭兩句,以景起興,大贊“楚山修竹”,“異材秀出”。字面上寫竹材修長高大,實寫楚地人才濟濟。緊接著用排比句,進一步寫蘄州的笛竹早已聞名于世,“異材秀出”,“能遠可通靈達微,近可寫情暢神,謂之龍須風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藻《東坡紀年錄》注)韓愈也有“蘄州竹笛天下知”(《鄭群贈簟》)的贊譽。第六、七、八句用對偶句和聯合詞組句,承上一轉,由寫竹笛而進人到寫東坡所贈的笛聲詞中仿佛發出的笛音:如樹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風拂,聽覺、視覺、觸覺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句,引用古音樂家故事,登高溯遠,懷古傷今。“發聲嘹亮”(干寶《搜神記》)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晉書·桓伊傳》)的桓伊笛音消失了,樂壇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歲月。“知孤負,秋多少?”讓后人去傷今。這一過片句,為下片進入主題作了深厚的鋪墊。
下片,由近及遠,憶寫趙晦之吹笛侍兒的吹笛才能。開頭三句,點明此詞所要贈的主要對象,即趙守后堂深院兩位蔡邕式的嬌美靈巧的“吹笛侍兒”。接著六句,描寫“吹笛侍兒”的整個演奏過程和演技的高妙效果。開始,在花飾窗下吹奏。剛剛吹奏完《梁州吟》曲,繼回蕩起《霓裳羽衣曲》,廣闊空間流動著徵、商、宮、羽四音,最后一音如云飄。“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聲獨絕”,從她們的輕笛妙曲中獲得最優美的藝術享受。最后三句點題,向趙晦之發出祝愿:愿你清爽優游,安土忘懷,我僅以《霜天曉角》獻上,以補“吹笛侍兒”演奏時“角”音之不強。這實為肺腑之言,催人淚下。
全詞圍繞“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兒”,以景起興,景事融合,由近及遠。名為寫楚竹,實為寫楚人;名為借古喻事,實為借事傷今。懷念趙晦之的友情,文贊美了“吹笛侍兒”的高超技藝。“知孤負,秋多少?”字里行間難免流露出對某些中華傳統文化白白流逝而傷感。但從詞的整體來看,雖然點化引用了許多史事,但不為事實所局限。“清麗舒徐,高出人表”,“曲盡詠笛之妙”,使詞篇產生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情趣。▲
,參考資料:完善
1、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660-663 2、 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121-123 3、 杜興梅.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精品評注:線裝書局,2011:267-268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