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施從事書

吳均〔南北朝〕〔〕

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故鄣縣往東三十里,有座青山,懸崖陡峭,連接云霄,山峰直插銀河;綠色的屏障千重百疊,清清的河水千回萬轉。歸來的鳥,比翼競飛;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頭水面。秋露變為霜,春草覆蓋著小路。“風雨突來時有如夜晚,雞叫聲連續不斷。”我深信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勞,怡養性情,使人心胸開闊,得到慰藉。

注釋
施從事:不詳。從事,宋以前對幕僚的稱呼。
書:古代的一種文體。
故鄣:古縣名,在今浙江安吉縣西北。
干天:直插云霄。
漢:指銀河。
企水:口渴思飲。
羅:一種地衣類植物。
“風雨”二句:出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篇散文是作者向好友施從事描繪了故彰縣附近的山景。文章首先總寫勾勒全景,然后分鏡頭描繪山中的飛鳥歸林和猿猴企水之景,春秋季節以及雨中之景,展現了山中變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對美好的大自然的愛慕。全文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

  大然對于人類永遠具有無比博大的內蘊,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了無盡的物質寶藏,也得到了剛柔并濟的精神撫慰。人類如果離開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無法想象的。既然人類與自然有著如此不可隔離的關系,所以對自然也充滿了各種感情,當人們以審美的眼光去觀照自然時,自然就會展示出無限的魅力。由此人們創作出了不勝計數的文學作品來表現和贊美自然,南朝梁吳均給友人的這封小簡,就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篇散文是作者向好友施從事描繪了故彰縣附近的山景。文章首先總寫勾勒全景,然后分鏡頭描繪山中的飛鳥歸林和猿猴企水之景,春秋季節以及雨中之景,展現了山中變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對美好的大自然的愛慕。全文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

  大然對于人類永遠具有無比博大的內蘊,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了無盡的物質寶藏,也得到了剛柔并濟的精神撫慰。人類如果離開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無法想象的。既然人類與自然有著如此不可隔離的關系,所以對自然也充滿了各種感情,當人們以審美的眼光去觀照自然時,自然就會展示出無限的魅力。由此人們創作出了不勝計數的文學作品來表現和贊美自然,南朝梁吳均給友人的這封小簡,就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禮贊。

  這篇小品描寫了浙江故彰縣附近的山景,寥寥數筆而極富情趣。這座青山“絕壁千尺,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整個畫面體現出剛健和秀麗相結合的美,實足令人陶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作者在這里描寫了飛鳥歸林和猿猴企水這兩個動景,它們的存在和活動給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秋露為霜,春羅被徑”,秋天和春天各有山景,無論是秋天還是春天,所顯示的山景都帶來一種以賞心悅目的享受。如果說上面的景色都有一種晴朗之美,那么“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兩句就是借《詩經》中的名句來點染風雨中的山水,這時的山水別具一種略顯傷感的韻味。其實,山水本身是無情之物,也無所謂美感,只是有了人的介入,才產生了情愫與美感,這是人與自然相溝通后所產生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人們可以從自然中得到啟示和慰藉。

  結尾兩句說“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在清純奇麗的大自然面前,人們內心中的憂愁苦累都會被洗滌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當終日為俗務雜念所纏繞時,一旦面對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靈的凈化。難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擺脫了污濁的官場的羈絆而回歸田園時會產生由衷的愉悅,并發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的感嘆。▲

,

參考資料:完善

1、 湯高才主編 沈偉麟 吉明周副主編.歷代小品大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06:126
創作背景
本文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江浙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那里的秀水清山屢為歷來的文人墨客形諸筆端。吳均當時身在其中,面對奇絕的山水美景,不由心曠神怡,并且援筆作簡,向友人描繪了當地的美景。
吳均

吳均(469-519),字叔庠,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西北)人。史書上說他出身寒賤,好學,為文有俊才。沈約很稱贊他的詩文。梁武帝天監初年,柳惲為吳興守,召他作主簿。后官至奉朝請。他曾打算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后來因為私撰《齊春秋》而被免職。晚年又奉詔撰通史,未成而卒。吳均的詩文很有特點,當時被認為「清拔有古氣」,時人多效法他,謂之「吳均體」。現存詩歌多是樂府、贈答、詠物之......[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

擬行路難·其一

鮑照〔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與顧章書

吳均〔南北朝〕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行舟值早霧

伏挺〔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