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舞

范成大〔宋代〕〔〕

虜樂悉變中華,惟真定有京師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

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云韶。
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黃鐘袞六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胡族樂舞已經完全取代了華夏樂舞,只有真定還有原來京師汴梁的舊樂工,還在表演高平曲破。

兩鬢雪白的舞者在勾棚演出,曾伴隨著廣樂和云韶翩翩起舞。
原本已不想再跳那緊促之舞,黃鐘一響仍不禁依袞六幺起舞。

注釋
真定:地名。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置真定府路,為河北四安撫使路之一。治所在真定府,即今河北省正定縣。 高平:即高平調。中國五聲音階分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其中羽聲又分七調。高平調系羽聲七調之一。曲破:唐宋樂舞名。大曲的第三段稱破。單演奏此段稱曲破。有歌有舞,節奏緊促。元稹《琵琶歌》:“驟彈曲破音繁并”。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該詩的第一、二句詩人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一位兩鬢斑白的“京師舊樂工”,第三、四句詩人歌頌了老樂工不忘故國禮樂的深情。這首詩既具有緣事而發的現實性,又蘊含著作者御敵復國的心愿,思想內容深刻感人。詩人在詩中連用古代樂舞術語,表達了他的“復古之心”。

  這首詩既具有緣事而發的現實性,又蘊含著作者御敵復國的心愿。雖然此詩的題注直接與樂舞有關,但詩本身卻不是引導人們去觀賞什么輕歌曼舞,而是啟迪人們去進行歷史的回顧。所以演員出場前毋庸描寫“整頓衣裳起斂容”(白居易《琵琶行》)的過程,上場后觀眾看到和聽到的也不是婆娑舞姿和婉囀歌喉,而是“紫袖當棚雪鬢凋”,原來臺上是一位毛發脫落兩鬢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該詩的第一、二句詩人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一位兩鬢斑白的“京師舊樂工”,第三、四句詩人歌頌了老樂工不忘故國禮樂的深情。這首詩既具有緣事而發的現實性,又蘊含著作者御敵復國的心愿,思想內容深刻感人。詩人在詩中連用古代樂舞術語,表達了他的“復古之心”。

  這首詩既具有緣事而發的現實性,又蘊含著作者御敵復國的心愿。雖然此詩的題注直接與樂舞有關,但詩本身卻不是引導人們去觀賞什么輕歌曼舞,而是啟迪人們去進行歷史的回顧。所以演員出場前毋庸描寫“整頓衣裳起斂容”(白居易《琵琶行》)的過程,上場后觀眾看到和聽到的也不是婆娑舞姿和婉囀歌喉,而是“紫袖當棚雪鬢凋”,原來臺上是一位毛發脫落兩鬢雪白的老者。題注告訴讀者,“真定舞”者系“京師舊樂工”。不言而喻,京師的樂工之所以從中原來到朔方,是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掠走徽欽二帝連同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人眾。無疑此詩中的“紫袖”也是“靖康之變”的受難者。從靖康二年(1127年)到范成大使金的乾道六年(1170年),已整整四十三年。當年即使是“破瓜年紀小腰身“(宋謝幼槃詞)的名優達伎,至今也差不多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所以“雪鬢凋”即是詩筆,也是寫實,很耐人尋味,感慨良深。

  這里以“紫袖”代表“真定舞”者。因為中國許多詩賦中,仙女被通“紫妃”,這里以“行頭”代替舞者,意為四十多年前天仙般的舞伎,如今已經鶴發凋零了。

  “曾”這個副詞,在這首詩中不僅表示時間,主要是使第一、第二句的意脈緊密相連,兩者的主體都是“紫袖”,別看眼前臺上的這位舞者鬢白發凋,當年也是上過大場面的,曾伴隨著廣樂和云韶翩翩起舞。廣樂和云韶原是神仙和天子的音樂,如今由“虜樂”取而代之,這就意味著民族的災難和王朝的更迭,這是作者難以忘懷和不堪忍受的國恥。此次使金就是要為民族和朝廷爭一口氣。所以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舞裙歌扇,而是無時無刻不在慮及國家的興亡。此詩中對廣樂和云韶的津津樂道,其原因正在于此。

  這首絕句中最難理解的是第三句“老來未忍耆婆舞”。有一種注解說“耆婆”亦作“岐婆”,“耆婆舞”就是“胡婦”、“番婆”的“胡”舞。但根據《禮·曲禮上》和《國語·吳語》的有關記載和注釋,“耆婆”就是六十歲的老婆婆,沒有“胡婦”的意思,即使外來意,稱其為名醫,也不含貶意。上述耆婆即岐婆的解釋,或許是因為耆、岐同音的緣故。聯系第一句的“雪鬢凋”,追溯一下舞者的經歷,再細審當句中的“未忍”二字,這樣聯想起杜甫《憶昔二首》其二中“宮中圣人奏云門……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的詩句。杜甫詩中既有“云門”又有“耆舊”的用語。范成大寫《真定舞》一詩時,不一定想到杜甫的這首詩,但兩首詩的題旨卻不無相通之處,用古人的話說: “此痛亂離而思興復也……道路盡為豺狼,宮中不奏云門矣。亂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保ǔ鹫做棥抖旁娫斪ⅰ肪硎┰诠湃丝磥?,法度及正聲樂舞的存亡,關乎社稷的興廢。安史之亂后,唐朝社會豺狼當道,宮中不奏云門。為此杜甫以中興事業望諸代宗。范成大的心情與杜甫相類似,在他使北途中,從臨安至幽燕,親眼看到“虜樂悉變中華”,這與“隆興議和”后宋孝宗對金人處處退讓、完全失去了恢復中原的銳氣有關聯。像杜甫期望唐代宗中興一樣,南宋朝野的抗金派人士多么希望孝宗皇帝起用抗戰派收復河山、中華大地處處重奏“高平曲破”。這些話范成大自然不敢公開說出,只得象杜甫一樣借盛世樂舞,寄托其婉諷之意。這是從作者方面來說。從舞者方面來說,一個年屆六十的老人,本已不忍耆婆之舞,但是緊接下去第四句“黃鐘”大呂的洪聲促拍,恰合當年的“云門”之舞,即使老境已至、鬢發凋零,依然“尚舞高平曲破”。作者所激賞的正是“京師舊樂工”的這種不忘故國禮樂的深情。

  如上所述,此詩的思想內容是相當深刻感人的,范成大在詩中羅列古代樂舞術語,借以表達他的“復古之心”。▲

,

參考資料:完善

1、 顧志興主編,《范成大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108-112頁
創作背景
該詩的第一、二句詩人以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一位兩鬢斑白的“京師舊樂工”,第三、四句詩人歌頌了老樂工不忘故國禮樂的深情。這首詩既具有緣事而發的現實性,又蘊含著作者御敵復國的心愿,思想內容深刻感人。詩人在詩中連用古代樂舞術語,表達了他的“復古之心”。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調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累遷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六年(1170),假資政殿大學士、充金祈請國信使使金,撰《攬轡錄》一卷記北行經歷及金廷所見。歸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八年,以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淳熙初,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入對,除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