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

沈括〔宋代〕〔〕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錢氏王朝統治浙東、浙西的時候,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俶登上木塔,憂慮它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會晃動。”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本文記敘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了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不穩定的問題,說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本文敘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動”到“定”的過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緣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動”。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巧妙的建設建筑結構與超高的工藝水平。

  文章敘述描寫也頗顯功力,從而增強全文的感染力。如以“患其塔動”,“而動如初”為下文的“塔遂定”作鋪墊;又如“貽以金釵”的細節描寫,“皓笑曰”的語言描寫都十分生動得當,與說明的內容絲絲相扣。

  本文共分三層,如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本文記敘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了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不穩定的問題,說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本文敘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動”到“定”的過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緣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動”。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巧妙的建設建筑結構與超高的工藝水平。

  文章敘述描寫也頗顯功力,從而增強全文的感染力。如以“患其塔動”,“而動如初”為下文的“塔遂定”作鋪墊;又如“貽以金釵”的細節描寫,“皓笑曰”的語言描寫都十分生動得當,與說明的內容絲絲相扣。

  本文共分三層,如下:

  第一層: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這句話說了:建塔過程中塔身出現不穩定的問題,憑工匠們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

  第二層: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無可奈何寫出了匠師的無能,反襯了喻皓的技藝精湛。

  笑寫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并諷刺了匠師的無能。

  這句話說了: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方法,解決了塔身不穩定問題。

  第三層: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這句話說了: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應,也體現了喻皓建筑工藝水平的高超。▲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佑進士,后任翰林學士。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工程師、外交家。......[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