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從前居住在上京,離別六年常來歸。
今日重來舊居處,凄愴哀痛多傷悲。
東西街道仍原樣,有些房舍已坍頹。
故居周圍走訪遍,鄰里老人少存遺。
漫步探尋前蹤跡,某處令我情戀依。
百年只是變幻影,寒來暑往歲月催。
常憂生命到盡頭,身體氣力未盡衰。
丟開不去多思念,姑且痛飲舉起杯。
注釋
舊居:指陶淵明故居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疇(chóu)昔:往昔,從前。疇:發(fā)語助詞,無義。家上京:詩人大約在義熙元年(405),即由彭澤歸田那一年,從舊居柴桑遷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當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蕭瑟衰敗的舊居景象,基調凄涼哀怨。房屋的變遷,人事的推移,直接的原因是社會的動蕩,而又像是生命枯榮變幻的必然。全詩以“一觴聊可揮”做結,看似要以及時行樂來驅散心中的“惻愴”和“所悲”,但是詩人的“及時行樂”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是其人生智慧的表現(xiàn)形式:縱浪于“自然”之中,身心達到適意之境。陶淵明的生活建立在田園生活的“自然”的基礎之上,他解決人生問題的智慧也是由此生發(fā)出來。
陶淵明在回舊居之前已經(jīng)歷了辭官歸田后的六年躬耕生活,可以說歷盡艱難困苦,而今體力漸衰,迫使他不得不回到老家。眼前破落的故里,又增添了詩人的惻愴之情。潯陽(今江西九江)為京都建康(今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蕭瑟衰敗的舊居景象,基調凄涼哀怨。房屋的變遷,人事的推移,直接的原因是社會的動蕩,而又像是生命枯榮變幻的必然。全詩以“一觴聊可揮”做結,看似要以及時行樂來驅散心中的“惻愴”和“所悲”,但是詩人的“及時行樂”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是其人生智慧的表現(xiàn)形式:縱浪于“自然”之中,身心達到適意之境。陶淵明的生活建立在田園生活的“自然”的基礎之上,他解決人生問題的智慧也是由此生發(fā)出來。
陶淵明在回舊居之前已經(jīng)歷了辭官歸田后的六年躬耕生活,可以說歷盡艱難困苦,而今體力漸衰,迫使他不得不回到老家。眼前破落的故里,又增添了詩人的惻愴之情。潯陽(今江西九江)為京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與西境重鎮(zhèn)江陵(今湖北荊州)之樞紐。在過去十年中,桓玄篡亂,盧循起義,潯陽地區(qū)及左近都有激戰(zhàn)。社會動蕩與戰(zhàn)亂,使?jié)£柸找娴虮帧_@首詩表面上似乎是專因環(huán)境、體衰而悲慨,但如果聯(lián)系“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八首》之五)來看,那就會令人感到陶淵明可能有更多而未明言的悲哀。詩的最后兩句“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便透露了這一消息。▲
,參考資料:完善
1、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29-131 2、 張波.一種有意蘊的生活范式——陶淵明《歸園田居》《移居》《還舊居》賞析.古典文學知識,2014(01)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辰 一作:晨)......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秉直司聰,惠于百里。飱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諧也,屢有良游。載言載眺,以寫我憂。放歡一遇,既醉還休。實欣心期,方從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