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賢明的縣令啊,你的心胸如此開闊,令人敬佩。我自己憑借著虛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歸田園吧,可惜還沒有退隱的條件。我期盼著像你一樣歸隱鄉里,不知要等到何時。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
東武:這里指密州高密縣。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見《一統志》)。趙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漣水人。
令尹:春秋時稱楚國執
上片重在贊揚趙晦之不以個人升沉得失縈懷的胸襟和品德。開頭一句“賢哉令尹”,贊頌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以“三仕已之無喜慍”來加以申述。這里運用了出自《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趙晦之出仕與罷官兩方面的經歷,以及趙晦之的忘懷得失的主觀態度。在官位觀念極重的封建時代,趙晦之這種超脫的態度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蘇軾以“賢哉令尹”相許。蘇軾這樣措辭,表達了蘇軾對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寬慰。后兩句轉到說蘇軾自己,很有點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意思。這是蘇軾的謙虛,而蘇軾對趙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見于言外了。
下片緊承上片,寫自己歸隱田園的愿望。“二頃良田”,用了《史記》中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上片重在贊揚趙晦之不以個人升沉得失縈懷的胸襟和品德。開頭一句“賢哉令尹”,贊頌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以“三仕已之無喜慍”來加以申述。這里運用了出自《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趙晦之出仕與罷官兩方面的經歷,以及趙晦之的忘懷得失的主觀態度。在官位觀念極重的封建時代,趙晦之這種超脫的態度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蘇軾以“賢哉令尹”相許。蘇軾這樣措辭,表達了蘇軾對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寬慰。后兩句轉到說蘇軾自己,很有點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意思。這是蘇軾的謙虛,而蘇軾對趙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見于言外了。
下片緊承上片,寫自己歸隱田園的愿望。“二頃良田”,用了《史記》中的典故,帶有幾分幽默感。:當初由于“良田”全無,才走到仕途上來的。可是出仕與歸田相比,蘇軾此時企圖選擇的還是歸田,“不如歸去”。然而說是歸田,卻是無田。這下,蘇軾不知道怎么辦,在結尾處,蘇軾打趣說:還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見蘇軾歸田(實際是退隱)心情的迫切。這樣寫,表現了蘇軾在出處之間徘徊的人生態度,但主要還是為了進一層淡化趙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罷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當時情境下,這是最得體也最有效的寬慰之辭。
全詞,采用對比、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詞,引用《論語》中的語句,以及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語句,表達了蘇軾體貼慰勉的情意。▲
,參考資料:完善
1、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