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唐代〕〔〕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去年那花開時節我們依依惜別,如今又是花開時節,我們分別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運怎能預料,春愁讓人心中郁郁、孤枕難眠。
多病的身軀讓我想歸隱田園間,看著流亡的百姓愧對國家俸祿。
早聽說你將要來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樓眺望幾度看到明月圓。

注釋
李儋(dān)元錫: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為作者密友;元錫,字君貺,為作者在長安鄠縣時舊友。
春愁:因春季來臨而引起的愁緒。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思田里:想念田園鄉里,即想到歸隱。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轄的地區內還有百姓流亡。愧俸錢:感到慚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描述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的思念。開首二句即景生情,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接著直抒情懷,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結尾道出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暢敘。全詩起于分別,終于相約,體現了朋友間的深摯友誼,感情細膩動人,同時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堪為七律名篇。

  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首聯即謂去年春天在長安分別以來,已經一年。以花里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描述了詩人與友人分別之后的思念。開首二句即景生情,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接著直抒情懷,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結尾道出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暢敘。全詩起于分別,終于相約,體現了朋友間的深摯友誼,感情細膩動人,同時章法嚴密,對仗工整,用語婉轉,堪為七律名篇。

  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首聯即謂去年春天在長安分別以來,已經一年。以花里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而以花開一年比襯,則不僅顯出時光迅速,更流露出別后境況蕭索的感慨。

  頷聯寫自己的煩惱苦悶。“世事茫茫”是指國家的前途,也包含個人的前途。當時長安尚為朱泚盤踞,皇帝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情況不明。這種形勢下,他只得感慨自己無法料想國家及個人的前途,覺得茫茫一片。他作為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行政官員,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憂愁苦悶,感到百無聊賴,一籌莫展,無所作為,黯然無光。

  頸聯具體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

  尾聯則是說他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覺得自己未盡職責,于國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聯便以感激李儋的問候和亟盼他來訪作結。

  這首詩的藝術表現和語言技巧,并無突出的特點。有人說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頗為推美。這種評論并不切實。因為首聯即景生情,恰是一種相反相成的比襯,景美而情不歡;頷聯以情嘆景,也是傷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傷而景無光;都不可謂情景交融。其實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傳誦,主要是因為詩人誠懇地披露了一個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員的思想矛盾和苦悶,真實地概括出這樣的官員有志無奈的典型心情。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甚受贊揚。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朱熹盛稱“賢矣”。這些評論都是從思想性著眼的,贊美的是韋應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這詩的中間兩聯,在封建時代確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的現實性。事實上也正如此,詩人能夠寫出這樣真實、典型、動人的詩句,正由于他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深的生活體驗。▲

,

參考資料:完善

1、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83-684
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韋應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約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興元元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時節,韋應物離開長安,秋天到達滁州任所。李儋、元錫,是韋應物的詩交好友,在長安與韋應物分別后,曾托人問候。次年春天,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寄贈以答。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1?),長安(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當唐玄宗的侍衛,狂放不羈,后來折節讀書,應舉成進士,任過洛陽丞。曾一度辭官閑居,德宗時歷任滁州、江州、蘇州等地刺史,后人稱他「韋江州」或「韋蘇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韋左司」的稱呼。韋應物的詩,以寫田園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對安史之亂后社會亂離、民生疾苦的情況,有所反映。在藝術上,他效法陶淵明,也受過謝靈運和王維的影響,形成自己的一......[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