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經過高登橋的時候,于朦朧夜色中,見得橋下水流湯湯,河邊露氣正濃,帶有凌晨的絲絲涼氣。
當我走過淇園的時候天還未破曉,遠處的天邊,掛著一鉤下弦的殘月,近處的杏花,在清曉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氣。
注釋
淇(qí)縣:今屬河南,淇水流經此地。
高登橋:橋名,在淇縣城南。
湯(shāng)湯:大水急流貌。
朝涉河:在淇縣南。
淇園:在淇縣西北。產竹。
前兩句寫詩人早行經過高登橋與朝涉河。“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從這兩句來看,可見詩人行之早。“湯湯”用詞是極為恰當的。后一句寫到清涼的露氣,前面寫到“朝涉河”,前后貫通一體,使人滿心歡悅。這類遣詞用語微細之處,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經意,卻表現出詩人的藝術素養。這里面包含著高超的語言技巧,卻又使人讀來不覺,此正大家手筆。
后兩句寫詩人經淇園的竹園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氣。“行過淇園天未曉”及前二句均寫詩人早行經過的三個地方,皆為平列。“一痕殘月杏花香”,既寫早行所見,又描繪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頗有畫意。前面流水湯湯,寫聽覺;露氣清涼,寫觸覺;這兩句,寫視覺和嗅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前兩句寫詩人早行經過高登橋與朝涉河。“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從這兩句來看,可見詩人行之早。“湯湯”用詞是極為恰當的。后一句寫到清涼的露氣,前面寫到“朝涉河”,前后貫通一體,使人滿心歡悅。這類遣詞用語微細之處,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經意,卻表現出詩人的藝術素養。這里面包含著高超的語言技巧,卻又使人讀來不覺,此正大家手筆。
后兩句寫詩人經淇園的竹園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氣。“行過淇園天未曉”及前二句均寫詩人早行經過的三個地方,皆為平列。“一痕殘月杏花香”,既寫早行所見,又描繪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頗有畫意。前面流水湯湯,寫聽覺;露氣清涼,寫觸覺;這兩句,寫視覺和嗅覺。天邊,殘月一痕;眼前,杏花滿枝;耳邊,流水湯湯;膚上,涼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朧的晨光和露氣中,這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讀者仿佛能夠感到,畫面上滿紙的水墨還濕漉漉的沒有干。
這一首短短七絕中,調動眼、耳、身、鼻多種感官,描繪了一個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環境,令人神往。小詩寫得這樣渾然天成,似信手拈來,清俊自然,別有韻致。▲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元明清名詩鑒賞.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 2、 錢仲聯.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1083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