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桃源

秦觀〔宋代〕〔〕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醉酒后蕩著小船,任流水引著輕舟飄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重巒疊嶂,晚風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注釋
塵緣:佛教名詞。佛經中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 “六塵”。以心攀緣六塵,遂被六塵牽累,故名。
亂紅:落花。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賞析
賞析

  此詞上片寫詞人醉中想象自己泛舟進入桃花源,醒后因身受官府羈絆而抱恨,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下片擇取人世間的四種凄涼景象,來影射詞人黯淡、感傷的心境。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折,情辭悲苦;過片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結末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上片首二句確乎有似于《桃花源記》的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把讀者帶到一個優美的境界,這兒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鄉,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是個偶然發現。又似乎是一個好夢:“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詞上片寫詞人醉中想象自己泛舟進入桃花源,醒后因身受官府羈絆而抱恨,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下片擇取人世間的四種凄涼景象,來影射詞人黯淡、感傷的心境。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折,情辭悲苦;過片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結末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上片首二句確乎有似于《桃花源記》的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把讀者帶到一個優美的境界,這兒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鄉,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是個偶然發現。又似乎是一個好夢:“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好事近·夢中作》)一種愉悅的心情也就見于如此平淡的語言之外。

  同時而起的,卻又有一陣深切的遺憾:“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塵緣”自是相對仙源靈境而言的。“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那“名韁利鎖”,正是塵緣的具體內容之一。此處只說“塵緣相誤”,隱去正意,便覺空靈蘊藉,正所謂“以不犯本位為高”(《藝概》卷四)。三、四句與前二句,一喜一慨,詞情便搖曳生姿,使人為之情移。

  下片一連四句寫景,沒有用力痕跡,俱屬常語淡語之類。然而“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卻鉤勒出一幅“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山抹微云》)一樣的“銷魂”的黃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給人天涯之感。緊接一句“山無數”,與“煙水茫茫”呼應,構成“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在的聯絡,過片而不斷曲意。值此迷惘之際,忽然風起,出現“亂紅如雨”的蕭颯景象,原來是殘春時節了。一句一景,蟬聯而下,音節急促,恰狀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來,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復、風起花落、春歸酒醒、日暮途遠的渾成完整的意境。如此常語淡語,使人“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評秦詞)。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在在皆是。結句卻又出人意外地轉折出欲歸不得之意:“不記來時路。”只說“不記”,更為耐味。雖是輕描淡寫,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沉,曲折地反映出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作者在夢破后無路可走的深深悲愁。

  雖是寫“桃源”,由于處境與胸次各異,秦詞與陶詩風貌完全不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陶潛筆下,處處流溢出一個精神上有所歸宿的人的自得情懷;而“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的秦觀筆下,卻時時糾結著個缺少精神支柱的失意者的迷惘與悲哀。這首小令以輕柔優美的調子開端,“塵緣”句以后卻急轉直下,一轉一深,不無危苦之辭,就很典型地反映了這種心境。它自然能在千百年里引起那為數不少的失意彷徨之士的感情共鳴。

  這首詞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無端遭受打擊,導致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并由此產生了對世外桃源的向往。但有的評論者認為句句都有暗寓,這只能是一種猜測。此詞所表現出的那種迷離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觀在藝術上喜歡朦朧美的一種手法而已。▲

,

參考資料:完善

1、 成綬臺,程序.《歷代長江詞曲賞析》:長江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創作背景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有才名,研習經史,喜讀兵書。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次年作《黃樓賦》,蘇軾以為「有屈、宋姿」。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應制科,進策論,除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六年,遷秘書省正字。預修《神宗實錄》。時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亦在京師,觀與同游蘇軾之門,人稱「蘇門四......[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