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戰王者師,有備軍之志。
天下承平數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
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
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岳傾。
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制乳臭兒。
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嘗識會兵之機?
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尸。
未成一軍已出戰,驅逐急使緣崄巇。
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劍何所施?
連顛自欲墮深谷,虜騎笑指聲嘻嘻。
一麾發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圍。
我軍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縛交涕洟。
逡巡下令藝者全,爭獻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
首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
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
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
譯文
王者之師不必交戰即可使敵人屈服,戰爭必須有備始能無患。
而當前承平日久,這個道理卻被人們忘記了。
西夏的十萬軍隊背棄世代的盟約,入侵邊城。
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主將無能,輕舉妄動,“承制”本是文官,不懂兵機戰策;
而且是個年幼無知的人,本事就是大吃大喝。
聽說敵人來了,立即召集兵馬,把敵兵看得不值一擊,像對付死人似的。
隊伍沒有組織好便倉促出戰,又不懂得占據有利地勢。
士卒又驕慣,因為久不操練,馬養的很肥,跑不動,又負擔不起鎧甲的重量。縱然有好的武器也無所施用。
結果把兵士弄得
這首詩詳細地描寫了慶州戰役的全過程,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作戰情況。詩中對宋王朝忽視邊防和宋軍將士的怯懦無能進行了尖銳的毫不留情的抨擊,體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詩人不是一般地記述這次戰敗,而是有意總結失敗的教訓。所以,開端四句,就揭示出宋朝“王者師”為西夏所敗的原因:在于宋對外失策,邊防無準備。“無戰王者師”是說朝廷的軍隊有征而無戰,因而應該是不可抗拒的。有備才能無患,這是兵書上十分強調的。如今天下太平幾十年,“有備無患”雖然還寫在兵書上,但早已被人拋棄了。所以宋軍遭至到了慘敗。“直隨秋風寇邊城”,含義頗豐,即是寫實,也是比喻,西夏這次進犯正值秋天,而西夏寇邊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詳細地描寫了慶州戰役的全過程,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作戰情況。詩中對宋王朝忽視邊防和宋軍將士的怯懦無能進行了尖銳的毫不留情的抨擊,體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詩人不是一般地記述這次戰敗,而是有意總結失敗的教訓。所以,開端四句,就揭示出宋朝“王者師”為西夏所敗的原因:在于宋對外失策,邊防無準備。“無戰王者師”是說朝廷的軍隊有征而無戰,因而應該是不可抗拒的。有備才能無患,這是兵書上十分強調的。如今天下太平幾十年,“有備無患”雖然還寫在兵書上,但早已被人拋棄了。所以宋軍遭至到了慘敗。“直隨秋風寇邊城”,含義頗豐,即是寫實,也是比喻,西夏這次進犯正值秋天,而西夏寇邊,又如秋風掃落葉、長驅直入,寫出了西夏敵寇的來勢兇猛,“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岳傾”,更見其西夏的聲威,成勢不可擋之勢。敵人的聲威如此,而宋朝軍隊又是什么狀況,國家的邊防要塞如今有誰在那里指揮,原來竟是一個身為承制之官的乳臭小兒。大吃大喝就是這位承判的事業,他不懂得用兵打仗的謀略。這樣的人指揮軍隊,是一定會失敗的。“符移火急蒐卒乘”,照應了開端四句,正面描寫宋軍的無備。宋軍將帥不僅毫無戰前的準備,而且大敵當前,竟以為殺敵就如同捆綁尸體那樣容易。因此,未組成一個軍的兵力就倉促出戰了,急急忙忙催促著戰士們沿著艱險的山路行走。這些鋪敘都深深地隱含著作者的激憤之情,是議論,是抒情,也是對失敗原因的總結,是情、事、理的結合。
下面四句則敘述描寫了宋軍行軍的艱難和狼狽的狀態。“虜騎笑指聲嘻嘻”以敵人的指笑反襯出宋軍的失敗。上面的“就戮如縛尸”正是成為宋軍自己的寫照,真是絕妙的諷刺。這一段是鋪敘之筆,詩人毫無掩飾地描寫宋朝軍隊從將軍到士兵的腐敗無能,從而揭示了宋軍必敗的根源,敘述中,飽含著沉痛的感情。下面宋軍慘敗的描寫,更令人痛心且慘不忍睹。敵人早已窺伺到宋軍的行動,出其不意地把山下的道路堵截起來,宋軍脫下頭盔,向敵人投降,乞求免死。那位承制被敵人反綁著雙手,眼淚鼻涕一齊流出來。正當這幫將士進退不知所措時,敵人下令,有技藝的人可以保全生命,“爭獻小技歌且吹”,真實而又輕蔑地描繪出戰場上那種群魔亂舞,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形。“其余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道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更是對宋軍茍且偷生喪師侮國行徑的無情揭露。他們的丑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宋軍殘存的人,被割去了鼻子和耳朵,狼狽地,屎尿淋漓地竟不覺得恥辱地逃了回去。對此詩人極為憤慨,便引發下面的議論,指出了失敗的責任和原因:“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由主將之所為。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地機不見”,即看不出地勢險阻對于作戰的機宜,再一次揭示了主將的愚昧無知。這四句議論與開端四句相呼應,進一步深化了全詩的主題。
宋詩在表現愛國斗爭,抒發愛國思想方面比歷代海歌都更為深入,更為直接。憤慨國勢削弱、異族侵凌而愿意“破敵立功”的英雄抱負,已經成為北宋愛國詩歌的共同主題,蘇舜欽的詩表現的尤為充分和突出。《宋史》本傳說他“時發憤懣于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他的詩具有強烈的政治感情而以明快豪邁的語言表達,是他詩歌的顯著特色。這首詩更充分體現了他這種風格特征。在敘事中,感情激越,氣勢奔放,語言暢達,充滿了一種英雄氣概和濃厚的愛國之情,是宋代邊塞詩中少有的作品。略顯不足的是在修辭上稍嫌粗糙,缺乏回旋轉折、含蓄淳泓之妙。其中以“之”所構成的詩句較多,開頭結尾都陷于議論,顯然是繼承了韓愈的以文為詩,以議論入詩的傳統,因而使詩明顯地表現出散文化的傾向。然而,在西昆體纖巧浮靡詩風盛行的情況下,象《慶州敗》這樣豪放激越的詩歌,無疑是宋代邊塞詩中的典范之作。▲
,參考資料:完善
1、 鄧魁英主編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組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宋代部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04月第1版:第77頁 2、 劉琦 周奇文著.塞漠雄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282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