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作

王維〔唐代〕〔〕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
暮云下曠遠的沙漠縱馬飛馳,秋日里遼闊的平原正好射雕。
護羌校慰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
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戰馬戴著珠絡頭,朝廷要賜給得勝的將軍:勇如漢朝的霍嫖姚。

注釋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帶。居延:古縣名,在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部。
獵天驕,是說強悍的少數民族首領帶著人馬打獵。天驕,即“天之驕子”,漢代時匈奴恃強,自稱“天之驕子”,即老天爺的愛子。這里借稱唐朝的吐蕃。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種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吐蕃正在這里進行打獵活動,這是緊張局勢的一個信號。寫打獵聲勢之盛,正是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適《燕歌行》“單于獵火照狼山”之句,古詩中常常以“獵火”來暗指戰火。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進一步描寫吐蕃的獵手們在暮云低垂,空曠無邊的沙漠上驅馬馳騁,在秋天草枯,動物沒有遮蔽之處的平原上射獵。這一聯象兩幅生動傳神、極具典型意義的塞上風俗畫,寫出吐蕃健兒那種盤馬彎弓、勇猛強悍的樣子,粗豪雄放;也暗示邊情的緊急,為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吐蕃正在這里進行打獵活動,這是緊張局勢的一個信號。寫打獵聲勢之盛,正是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適《燕歌行》“單于獵火照狼山”之句,古詩中常常以“獵火”來暗指戰火。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進一步描寫吐蕃的獵手們在暮云低垂,空曠無邊的沙漠上驅馬馳騁,在秋天草枯,動物沒有遮蔽之處的平原上射獵。這一聯象兩幅生動傳神、極具典型意義的塞上風俗畫,寫出吐蕃健兒那種盤馬彎弓、勇猛強悍的樣子,粗豪雄放;也暗示邊情的緊急,為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這兩句,對仗精工,很有氣勢。“護羌校尉”和“破虜將軍”都是漢代武官名,這里借指唐軍將士。登障堡,渡遼河,都不是實指,而是泛寫,前者著重說防御,后者主要講出擊,一個“朝”字和一個“夜”字,突出軍情的緊迫,進軍的神速,表現了唐軍昂揚奮發的士氣,雷厲風行的作風。此聯對軍事行動本身沒有作具體的描寫,而只是選取具有曲型意義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敘說,就把唐軍緊張調動,英勇作戰,并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來了,收到了詞約義豐的藝術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漢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漢代曾作過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謂崔希逸。這兩句是說,朝廷將把鑲玉柄的劍,以角裝飾的弓和戴著珠勒口的駿馬,賜給得勝的邊帥崔希逸。在詩尾才點出賞功慰軍的題旨,收結頗為得體。

  前四句寫邊境紛擾、戰火將起的形勢,刻畫形象,有聲有色,是實寫;后四句便采用虛寫,寫唐軍針對這種緊張形勢而進行軍事部署。此詩寫得很有特色,它反映當前的戰斗情況,用兩相對比的寫法,先寫吐蕃的強悍,氣勢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再寫唐軍雍容鎮靜,應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種壓倒對方的凌厲氣勢奪取最后的勝利。越是渲染對方氣焰之盛,越能襯托唐軍的英勇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最后寫勞軍,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須輕輕點染,詩旨全出。

  此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前四句寫敵人的勇悍和囂張氣焰,意在反襯出大唐守邊將士不畏強敵,敢于戰斗,敢于勝利的精神。借用“護羌校尉刀、“破遼將軍”、“霍嫖姚”典故比喻將能卒勇,比直接描寫更能啟發讀者,更有余味之感。▲

,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德重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70-171 . 2、 孔凡信 .歷代邊塞詩賞賞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創作背景
此詩原注說:“時為御史監察塞上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戰敗吐蕃,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這詩就寫在此時。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監察御史。李林甫上臺后,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