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

岑參〔唐代〕〔〕

公府日無事,吾徒只是閑。
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
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公府之中每日無事可辦,我們同僚只是覺得清閑。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將大門爬滿。
硯水之中時而掠過鳥影,卷起簾子面對青天群山。
新的詩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間又在夢中東還。

注釋
李判官:指當時封常清幕下判宮李棲筠。使院:即北庭節(jié)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參及其同僚的辦公處。
柱礎:柱子的基石。
門關:門閂。
飲硯(yàn):鳥影掠過,如飲硯水。
東還:東歸。詩人在西北邊塞,故云。

賞析
賞析

  詩的首聯(lián)中“日無事”、“只是閑”從兩個方面點出“閑”字?!叭铡?、“只”都對“閑”加以強調?!伴e”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閑靜生活和閑適情調。“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這兩句寫公府之內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間的草根、門關上的苔色作細致觀察,可見“吾輩只是閑”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刻畫極細致入微?!帮嫵帟r見鳥,卷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寫飛鳥并不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詩的首聯(lián)中“日無事”、“只是閑”從兩個方面點出“閑”字。“日”、“只”都對“閑”加以強調?!伴e”是此詩所寫的主要內容,也是此詩的基本情調,以疏談的筆調引起全詩。

  詩的中間四句用公府所見所聞的景物寫閑靜生活和閑適情調?!安莞种A,苔色上門關”,這兩句寫公府之內景物。無人頻繁往來,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見“公府日無事”,而詩人得以有足夠時間對柱礎間的草根、門關上的苔色作細致觀察,可見“吾輩只是閑”這兩句上句從形著筆,下句從色落墨,一“侵”一“上”,寫出草根、青苔潛移默化的發(fā)展形態(tài),刻畫極細致入微。“飲硯時見鳥,卷簾晴對山,”這兩句寫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寫飛鳥并不直接去寫,卻以鳥影掠過硯水來寫,由府內自然轉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飲”字,把鳥影掠過硯水好似啄水的形態(tài)寫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這種閑情是只在“無事”時才有的。后—句用“卷簾”把詩人的視線由府內轉到府外,與上句是同樣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滿目青山,場面卻是松開闊極有邊塞特征的。這種逸致也是“無事”時才有的。上下兩句,由近及遠,一動一靜,均突出了閑靜情趣。

  詩的最后兩句承上文寫鄉(xiāng)思:“新詩吟未足,昨夜夢東還”。能在邊地字斟句酌,從容吟詩,仍流露“閑”字,而新詩未足即被鄉(xiāng)夢打斷,寫“閑”中鄉(xiāng)思愈切,十分符合閑居異地的生活情調。

  這首詩以“閑”字為貫串全詩的線索,而以鄉(xiāng)思作結,中間四句寫閑居所見景物,寫近景則刻畫入微,寫遠景則場面開闊,筆法輕松疏談?!?/p>,

參考資料:完善

1、 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2、 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60-61
創(chuàng)作背景
岑參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