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月,將祭后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顧龍門,覽鹽池,登歷觀,陟西岳以望八荒,跡殷周之虛,眇然以思唐虞之風(fēng)。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jié)罔,還,上《河?xùn)|賦》以勸,其辭曰:
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謁汾陰于東郊,因茲以勒崇垂鴻,發(fā)祥隤祉,飲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于是命群臣,齊法服,整靈輿,乃撫翠鳳之駕,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張燿日之玄旄,揚左纛,被云旓。奮電鞭,驂雷輜,鳴洪鐘,建五旗。羲和司日,顏倫奉輿,風(fēng)發(fā)飆拂,神騰鬼趡;千乘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簸丘跳巒,涌渭躍涇。秦神下詟,跖魂負沴;河靈矍踢,爪華蹈襄。遂臻陰宮,穆穆肅肅,蹲蹲如也。靈祇既鄉(xiāng),五位時敘,絪缊玄黃,將紹厥后。
于是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龍門,灑沈災(zāi)于豁瀆兮,播九河于東瀕。登歷觀而遙望兮,聊浮游以經(jīng)營。樂往昔之遺風(fēng)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寧。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垓下與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崝。云霏霏而來迎兮,澤滲漓而下降,郁蕭條其幽藹兮,滃泛沛以豐隆。叱風(fēng)伯于南北兮,呵雨師于西東,參天地而獨立兮,廓湯湯其亡雙。
遵逝乎歸來,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建乾坤之貞兆兮,將悉總之以群龍。麗鉤芒與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jīng)以攄頌。逾于穆之緝熙兮,過《清廟》之雝雝;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既發(fā)軔于平盈兮,誰謂路遠而不能從?
譯文
漢成帝元延二年農(nóng)歷三月,皇上準(zhǔn)備祭地神,于是率領(lǐng)群臣渡過黃河,奔赴汾陰縣。祭祀完畢后,一路上游歷了介山,繞過安邑縣,瞻望龍門山,游覽了鹽池,登上了歷山。當(dāng)?shù)巧狭藲v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遠之地,尋覓到殷、周的遺址,自然就追思昔時唐堯、虞舜的風(fēng)尚。而揚雄以為與其仰慕古時的善美風(fēng)俗,不如自己去建立一種好的風(fēng)尚,于是回來后就向皇上進獻《河?xùn)|賦》以為諷勸,這篇賦的文辭是:
這一年的農(nóng)歷三月,將要祭地神,祈求神賜福蒼生,就赴京師長安之東的汾陰縣去朝拜,借此機會留下一件大的功業(yè)和不朽的名聲,創(chuàng)造祥和的環(huán)境,讓神降下福澤,而這項活動中敬順神明之事十分盛美,無法全部記
展開閱讀全文 ∨《河?xùn)|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是作者“四大賦”之一。此賦先寫赴祭的壯觀,再敘漢成帝的游歷,最后才通過夸贊大漢圣皇豐功偉業(yè)而勉勵漢成帝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向唐堯虞舜學(xué)習(xí)。全賦雖較短,但與“四大賦”其余三賦一樣用意曲折而鋪陳委婉。
此賦篇幅雖短而結(jié)構(gòu)極有層次,正文前的序曲為敘述而用長短自如的散體,委婉地指出了漢成帝到汾陰的目的。正文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天子帥群臣,儀隊威盛而龐大,前往汾陰宮,極盡夸張之能事,顯出大漢天子之威靈,以描寫帶出敘述,其句法本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而尤為諧整,讀之如見一路逶迤情狀。
第二、三部分為抒情而借用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河?xùn)|賦》是西漢辭賦家揚雄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是作者“四大賦”之一。此賦先寫赴祭的壯觀,再敘漢成帝的游歷,最后才通過夸贊大漢圣皇豐功偉業(yè)而勉勵漢成帝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向唐堯虞舜學(xué)習(xí)。全賦雖較短,但與“四大賦”其余三賦一樣用意曲折而鋪陳委婉。
此賦篇幅雖短而結(jié)構(gòu)極有層次,正文前的序曲為敘述而用長短自如的散體,委婉地指出了漢成帝到汾陰的目的。正文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天子帥群臣,儀隊威盛而龐大,前往汾陰宮,極盡夸張之能事,顯出大漢天子之威靈,以描寫帶出敘述,其句法本自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而尤為諧整,讀之如見一路逶迤情狀。
第二、三部分為抒情而借用騷體,頗有一唱三嘆之致。其中,第二部分寫漢天子浮游周覽,役使群神,觀覽古圣帝王的遺跡而發(fā)為嗟嘆,而“簸丘跳巒,涌渭躍涇。秦神下詟,跖魂負沴;河靈矍踢,爪華蹈襄”數(shù)句鑄詞奇崛,遂成模式,時地人物,無施不可。
第三部分就漢天子歸來,極力贊頌漢德廣大,以為前古未有,堯舜禹湯周皆不在話下,直可追躡三皇,希蹤五帝,從一個側(cè)面曲折地反映了漢代的隆盛和士大夫的自豪與信心。
全賦變飄緲沉郁為欣然歡快,以喜悅之情懷古,已非漢成帝出行和祭祀前后的壯觀場面的直接再現(xiàn),顯示了遠古帝王的行為及其治理下層的社會局面,而又無形中虛化了成帝的心境,通過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了漢成帝對唐堯、虞舜風(fēng)習(xí)的向往,勉勵漢成帝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向唐堯虞舜學(xué)習(xí)。▲
,參考資料:完善
1、 趙逵夫 編.歷代賦評注 2 漢代卷.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254-263 2、 別山.漢賦五大家.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13年:104-105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fù)徙居學(xué)宮之旁。其嬉游乃設(shè)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xué)......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