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醉·暮景蕭蕭雨霽
柳永〔宋代〕〔〕
暮景蕭蕭雨霽。云淡天高風細。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冷浸書帷夢斷,卻披衣重起。臨軒砌。素光遙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塵何處,相望同千里。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
譯文及注釋
譯文傍晚雨過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靜。天高云淡,微風細細。在這如水月光中,星光與之交相輝映,仿佛沒有邊際一般。書房中的冷氣將夢打斷,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來。來到臺階前。月光高照。因為想念遠方的妻子,遠隔千里的音信在何處,同時望著天上的明月。盡凝視。寂寞無法入睡。天色將明,仍獨自倚著闌干。
注釋佳人醉:詞牌名,《樂章集》注“雙調”。雙調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暮景:傍晚的景色。蕭蕭:蕭條,寂靜。雨霽(jì):雨過天晴。月華:月光。金波:本謂月光,月光浮動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上片先寫夜景。“暮景蕭蕭雨霽”兩句寫玉宇在暮雨初霽之后的恬靜、幽美和遼闊。“云淡天高”讓人體味出闊大,而只有在靜境中才會感覺到“風細’。前句的“蕭蕭雨霽”作為時間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環境氛圍。正是“蕭蕭”雨聲之止才讓人更鮮明地體察到“云淡天高風細”之景。下面三句緊承“暮景”二字,著力描寫月色,“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夜空中,明月與銀河交相輝映,波光閃閃,在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華”、“銀漢”原本既是博大又壯麗的自然意象,詞人在這里更以“瀲滟無際”四字來有意識地突出它們的浩瀚與無限。柳永是善于描寫月色的,像流傳千古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展開閱讀全文 ∨,上片先寫夜景。“暮景蕭蕭雨霽”兩句寫玉宇在暮雨初霽之后的恬靜、幽美和遼闊。“云淡天高”讓人體味出闊大,而只有在靜境中才會感覺到“風細’。前句的“蕭蕭雨霽”作為時間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環境氛圍。正是“蕭蕭”雨聲之止才讓人更鮮明地體察到“云淡天高風細”之景。下面三句緊承“暮景”二字,著力描寫月色,“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夜空中,明月與銀河交相輝映,波光閃閃,在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華”、“銀漢”原本既是博大又壯麗的自然意象,詞人在這里更以“瀲滟無際”四字來有意識地突出它們的浩瀚與無限。柳永是善于描寫月色的,像流傳千古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寒蟬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彎殘月中寄托了萬種離情;而《傾杯樂·皓月初圓》一詞又在“皓月初圓,暮云離散,分明月色如晴晝”中寫盡了女主人公的離愁別恨。這首詞則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詞人的懷人之情。接下來,“冷浸書帷夢斷”三句寫詞人因冷氣侵入房中而從夢中醒來,披衣來到臺階上。這三句遠承“風細”二字,由自然景物寫及人的認為方式,以“冷浸書帷”來體現“風細”,并修飾“夢斷”,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詞人因難耐月夜的清冷之氣,而從夢中醒來,其實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說明詞人在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夢斷”而起。那么,詞人為何一次次地從夢中醒來?不停打斷他夢境的又是什么?
過片首句繼續寫景,“素光遙指”,但“遙”字已透出念遠懷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詞人夢斷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遠在千里,音訊難通。一同沐浴著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塵”的她顯得若近若遠,若即若離,這正契合了詞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悵。接下來一句“相望同千里”,遠承“月華”,近承“素光”,從雙方著筆,同望明月,借月傳情。典出自謝莊《月賦》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與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蘇軾,他是沒有蘇軾的曠達的,所以他“盡凝睇。厭厭無寐。漸曉雕闌獨倚”,一直注視著夜空中的明月,孤獨惆悵,難以入眠,天色將明,仍獨倚雕闌,其內心的哀傷由此可見。
全詞以明月為主線貫穿情思,雖敘相思,卻逸懷超塵,語言清雅,乃柳永詞中之佳作。▲,參考資料:完善
1、
葉嘉瑩 等.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
2、
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322-323
創作背景
上片先寫夜景。“暮景蕭蕭雨霽”兩句寫玉宇在暮雨初霽之后的恬靜、幽美和遼闊。“云淡天高”讓人體味出闊大,而只有在靜境中才會感覺到“風細’。前句的“蕭蕭雨霽”作為時間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環境氛圍。正是“蕭蕭”雨聲之止才讓人更鮮明地體察到“云淡天高風細”之景。下面三句緊承“暮景”二字,著力描寫月色,“正月華如水。金波銀漢,瀲滟無際”。夜空中,明月與銀河交相輝映,波光閃閃,在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華”、“銀漢”原本既是博大又壯麗的自然意象,詞人在這里更以“瀲滟無際”四字來有意識地突出它們的浩瀚與無限。柳永是善于描寫月色的,像流傳千古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