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九于客舍集

王昌齡〔唐代〕〔〕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
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會未了。
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
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何九又客住郴州郡城,就好像筑巢于林的候鳥。
收拾酒器宴席就將終結(jié),仕宦之途卻并沒有完了。
山前明月空中天光正映,江河朗明高樓高閣破曉。
門前停靠大大小小的船只,行營往所深入松竹池瑤。
惜別之意寄來贈送于你,江中波紋隨風潦潦繞繞。

注釋
何九:名字里貫不詳,時亦客郴州。
客:指何九。
桂陽:唐之郴州,隋為桂陽郡,在今湖南郴縣。
巢林烏:喻何九之暫時犧止郴州。
罍(léi)觴(shāng):酒器。
且:將。
功業(yè)會未了:謂任宦之途還沒有結(jié)束。故下文有“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寫自己做客郴州,猶如歸巢之鳥起句即飽含深情,表達出友人的熱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自己非常感激。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一則將自己喻為鳥,自是有一種不被重用,流落江南的憤慨和失落;一則將郴州喻為巢,真切而形象地表達了友人何九對自己的厚遇。同時,用一個“客”自稱,又是雙關(guān)手法,既指自己己做客郴州,又指自己被貶之身份,含有一種懷才不遇之感,兩“客”皆蒙何九厚遇,其誼自不待言,其恩自不須言,所以詩人以“鳥”“林”相喻,顯得既含蓄又貼切。

  “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曾未了。”作者沒有詳寫宴會實況,而是以“且終”寫宴會即將結(jié)束,暗含著盛宴將盡,憂從中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寫自己做客郴州,猶如歸巢之鳥起句即飽含深情,表達出友人的熱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自己非常感激。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一則將自己喻為鳥,自是有一種不被重用,流落江南的憤慨和失落;一則將郴州喻為巢,真切而形象地表達了友人何九對自己的厚遇。同時,用一個“客”自稱,又是雙關(guān)手法,既指自己己做客郴州,又指自己被貶之身份,含有一種懷才不遇之感,兩“客”皆蒙何九厚遇,其誼自不待言,其恩自不須言,所以詩人以“鳥”“林”相喻,顯得既含蓄又貼切。

  “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曾未了。”作者沒有詳寫宴會實況,而是以“且終”寫宴會即將結(jié)束,暗含著盛宴將盡,憂從中來的意味。但詩人要表達的不是離別的痛苦,他想到的是更深刻的主題,那就是建功立業(yè)。這兩句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襯托出詩人在意的不是別離之傷,而是功業(yè)未成之痛。這也是盛唐詩人們的共性,縱覽盛唐詩界,從張九齡、陳子昂到高適、岑參,從王維、孟浩然到李白、杜甫,都是胸懷建功立業(yè)的抱負。王昌齡此時此地,雖然被貶,卻依然保持著這種建立功業(yè)的盛唐氣象。

  “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前兩句寫宴后倚樓而望的月下美景,寧靜的郴山夜空,下有青翠的群山和碧綠江水,上有空闊的青天和明朗的月光,江邊高樓便也有了生機,且如晨光一般明朗了。這是詩人與友人宴后佇立樓頭所見郴城之美景。后兩句接著寫主客下樓行舟夜行,眼見得椰城景色美不勝收。順流而下,不知了多久,也不知行了多遠,如漁人入桃花源一般進入一片詩意的松竹之地。讀者無從知曉主客在舟中的言談,但從此景來看,兩人一定是情深意切,談得推推心置腹。詩人不愧為“詩家天子”,他并沒有將宴后乘舟夜游寫盡,只是寫出出行前與行止時情景,一路的風景及言談藏于詩外了,任由讀者自己去想象。

  “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這是全詩的主旨,“此意”自是兩人在舟中所談之意,雖未明言,但詩人在“功業(yè)曾未了”中已經(jīng)暗示了,讀者完全可以推斷出,此處的“意”即是詩人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以此贈與友人何九,既是勉人又是自勉。這與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勉滕子京相似。由此可見,古代文人騷客的胸襟抱負很大,他們并不以個人得失為意,而是以天下為己任。“滄波風裊裊”既是指主客在江邊交談時所見到的水波和所感受到的夜風,又是暗示現(xiàn)實的清冷。寄寓著詩人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難以實現(xiàn)理想的擔憂,從而將內(nèi)心的熱情與現(xiàn)實的冷酷融為一體了。讀者由此詩可以看到詩人王昌齡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這也是古代眾多遷客騷人的共性,他們總是生活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之中。

  全詩寫景真切如畫,抒情真摯如酒,傳意真實如在眼前。▲

,

參考資料:完善

1、 何忠朝主編.林邑雅韻:華文出版社,2010.12:21-22
創(chuàng)作背景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寫自己做客郴州,猶如歸巢之鳥起句即飽含深情,表達出友人的熱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種賓至如歸之感,自己非常感激。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一則將自己喻為鳥,自是有一種不被重用,流落江南的憤慨和失落;一則將郴州喻為巢,真切而形象地表達了友人何九對自己的厚遇。同時,用一個“客”自稱,又是雙關(guān)手法,既指自己己做客郴州,又指自己被貶之身份,含有一種懷才不遇之感,兩“客”皆蒙何九厚遇,其誼自不待言,其恩自不須言,所以詩人以“鳥”“林”相喻,顯得既含蓄又貼切。
王昌齡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為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故世稱王江寧。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圣手。其詩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