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噫歌

梁鴻〔兩漢〕〔〕

陟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遙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宮殿那高大壯麗啊,噫!
百姓那辛勤勞作啊,噫!
遙遠漫長那無止境啊,噫!

注釋
陟(zhì):登高。《詩經·周頌·閔予小子》:陟降庭止。
北芒:橫臥于洛陽北側,為崤山支脈。東西綿亙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顧:回頭看。
瞻:向遠處或向高處看。
崔嵬:高大,高聳。
劬(qú):過分勞苦,勤勞。
遼:遙遠。
未央:未已,未盡。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前三句如實描寫人人皆有的生活經驗,登高可以望遠。皇宮苑囿百姓無法進去的,其宅地之廣大與建筑之豪華難以想見,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詩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爛、窄小、擁擠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來攘往的商店街市,但這些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無關,并且也不是詩人登高所見最突出的印象。因為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詩人將這些省略不寫,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描寫登高望遠所得的最強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宮闕殿閣,貴族那如連云般的宅第苑囿。這樸實的描寫,為下文抒發感嘆作鋪墊,或者說是詩人發生感嘆的物質基礎。

  后兩句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貴族的豪華享樂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為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前三句如實描寫人人皆有的生活經驗,登高可以望遠。皇宮苑囿百姓無法進去的,其宅地之廣大與建筑之豪華難以想見,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詩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爛、窄小、擁擠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來攘往的商店街市,但這些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無關,并且也不是詩人登高所見最突出的印象。因為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詩人將這些省略不寫,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描寫登高望遠所得的最強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宮闕殿閣,貴族那如連云般的宅第苑囿。這樸實的描寫,為下文抒發感嘆作鋪墊,或者說是詩人發生感嘆的物質基礎。

  后兩句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貴族的豪華享樂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為了修建這些宮殿、宅第、苑囿,要花費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1)選材上,描寫詩人登高所見最強烈的印象,突出主體,刪除一切枝葉,非常凝練。(2)結構上,一句緊扣一句,一氣呵成。先描寫詩人動作:登山,登上高處再回頭望(顧瞻),看見“宮闕崔嵬”,感嘆“民之劬勞”。如同電影剪輯一樣形象、直觀、合乎邏輯。(3)語氣上,每句結尾都用一個感嘆詞“兮”,每句終了,又有一個“噫”字停頓,表現出一言難盡、欲言又止、滿腹憂憤、無窮悲痛的感情,很有獨創性。清代張玉彀在《古詩賞析》中評此詩:“無窮悲痛,全在五個‘噫’字托出,真是創體。”(4)構思上,《五噫歌》即事興情,并非拼湊字句作文章。何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五中說寫詩詞有“流露于不自知,觸發于弗克自已”的情況。梁鴻由于出身家貧,親自耕織,了解人民苦難,所以看到帝王“宮闕崔嵬”時“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難,深刻揭示了一種社會現象的本質。▲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呂晴飛等 .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0年 :20-21頁 .
創作背景
前三句如實描寫人人皆有的生活經驗,登高可以望遠。皇宮苑囿百姓無法進去的,其宅地之廣大與建筑之豪華難以想見,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詩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爛、窄小、擁擠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來攘往的商店街市,但這些同詩人要表達的主題無關,并且也不是詩人登高所見最突出的印象。因為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詩人將這些省略不寫,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描寫登高望遠所得的最強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宮闕殿閣,貴族那如連云般的宅第苑囿。這樸實的描寫,為下文抒發感嘆作鋪墊,或者說是詩人發生感嘆的物質基礎。
梁鴻

梁鴻,東漢隱士,生卒年不詳。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市西北)人。嘗受業于太學,家貧好學,崇尚氣節,與妻孟光隱居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因事過洛陽,作《五噫歌》,章帝讀后大為不滿,下令搜捕他,他于是更姓改名,避居于齊魯。不久又南去吳郡(今江蘇蘇州市),病死在那里。梁鴻著作十余篇,有集二卷,今已不傳。詩作除《五噫歌》外,還有《適吳詩》和《思友詩》,均見《后漢書·梁鴻傳》。......[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上書諫獵

司馬相如〔兩漢〕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

西北有高樓

佚名〔兩漢〕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鴻鵠 一作:鳴鶴)......

贈從弟·其二

劉楨〔兩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孟母三遷

劉向〔兩漢〕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

巫山高

佚名〔兩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