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岑參〔唐代〕〔〕

一從棄魚釣,十載干明王。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昨夜夢故山,蕙草色已黃。平明辭鐵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四郊陰氣閉,萬里無晶光。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壺贈,置之君子堂。
譯文及注釋
譯文自從放棄魚釣生活,十余年來求見明王,可嘆無路踏上天階,又想回那隱居之鄉。仲秋季節來到東郡,已見天上降下寒霜,昨夜夢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黃。平明時分離開鐵丘,太陽落山來到大梁,仲秋分象多么蕭條,雁飛聲聲南歸故鄉。四面郊野陰云籠罩,一望無邊昏暗無光。長風陣陣吹動茅草,野火點點燃燒枯桑。故友您在匡城為官,政績卓著名聲正香。姑且以我玉壺相贈,將它安投放友廳堂。 注釋大梁:戰國魏都,唐時為汴州治所。卻寄:回寄??铮╧uāng)城主人:即《醉題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詩歌一開頭就回顧了自己十余年來坎坷的仕途經歷及內心的苦悶彷徨。詩人“十五隱于高陽,二十獻書厥下”(《感舊賦》),自開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時已九年。“棄魚釣”,說自己決心出仕,“十載”舉其成數說于謂時間之長。“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兩句概括了“十載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經歷,包含著屢遭挫折,不甘歸去而又不得不歸去的感嘆。以上四句語意回環,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波瀾,以頗為沉重的情調引起全詩。   次四句承上文“歸滄浪”寫歸程中的苦悶心情。詩人在秋日辭京遠行,一路唯見寒霜遍地,這景物襯托了詩人失意時的心灰意冷。在歸程中,詩人特別突出“昨夜”之“夢”來加以描寫,借以表現對“故山” 展開閱讀全文 ∨,詩歌一開頭就回顧了自己十余年來坎坷的仕途經歷及內心的苦悶彷徨。詩人“十五隱于高陽,二十獻書厥下”(《感舊賦》),自開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時已九年?!皸夢~釣”,說自己決心出仕,“十載”舉其成數說于謂時間之長?!盁o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兩句概括了“十載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經歷,包含著屢遭挫折,不甘歸去而又不得不歸去的感嘆。以上四句語意回環,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波瀾,以頗為沉重的情調引起全詩。   次四句承上文“歸滄浪”寫歸程中的苦悶心情。詩人在秋日辭京遠行,一路唯見寒霜遍地,這景物襯托了詩人失意時的心灰意冷。在歸程中,詩人特別突出“昨夜”之“夢”來加以描寫,借以表現對“故山”的留戀,而故山卻是“惠草色已黃”。如同“鵝鶬昨夜雞,蕙草色已陳”(《暮秋山行》),“潁陽秋草今黃盡,醉臥君家猶未還”(《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等等詩句一樣,表現出歲月已晚,宿愿難酬的嘆息,也反映出進退兩難的心境。   詩的以下八句承上繼續寫歸程,而扣應題目“至大梁”,寫到大梁后所見。詩人選定“薄暮”這一時間,有可能是寫實,但也有以薄暮景色襯托沉重心情的用意?!爸偾锸挆l景”一句對大梁所見作了總的概括。以下便選擇一些典型景物來寫這樣一個秋日薄暮的“蕭條景”:南飛的鴻雁,陰暗的郊野,秋風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落凄涼?!伴L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兩句用極自然的語言極平常的形象,勾劃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環境詩人焦慮郁悶,百感交集的情懷通過這幅圖景含蓄地烘托出來。   詩的最后四句,稱贊故友聲名,贈玉壺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壺之冰為官清正廉潔,呼應題目“奇”字。   詩人西去長安干謁,失意東歸,情緒十分低沉。此間的詩作中不止一次地對此有所抒發,如“云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孤燈燃客夢,寒桿搗鄉愁”(《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如“婦姑城南風雨秋,婦姑城中人獨愁”(《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等等?!吨链罅簠s寄匡城主人》一詩所表達的也是這種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悶。從表現上說,這篇作品與上引詩句一樣,多以景習情,顯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參考資料:完善 1、 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15-16 2、 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154-158
創作背景
詩歌一開頭就回顧了自己十余年來坎坷的仕途經歷及內心的苦悶彷徨。詩人“十五隱于高陽,二十獻書厥下”(《感舊賦》),自開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時已九年?!皸夢~釣”,說自己決心出仕,“十載”舉其成數說于謂時間之長?!盁o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兩句概括了“十載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經歷,包含著屢遭挫折,不甘歸去而又不得不歸去的感嘆。以上四句語意回環,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波瀾,以頗為沉重的情調引起全詩。
岑參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