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上次見面我為文長老消瘦的容顏而吃驚,而他不久的離世,讓我頗感意外。
三過秀州見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彈指的時(shí)間便已是過去此生和來世了。
存在和死亡我見過很多所以沒有落淚,同鄉(xiāng)的離去讓我也愁心重重。
想去那錢塘尋訪高僧圓澤,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時(shí)了。
注釋
永樂:在今浙江嘉興西北。
文長老:即文及,嘉興報(bào)本禪院住持。
鶴瘦:比喻生病。
云歸:比喻圓寂。
一彈指頃:一彈指的時(shí)間,比喻時(shí)間極短暫。
去來今: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xiàn)在。
鄉(xiāng)井難忘:文及也是蜀人,二
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長老的一首詩。這首詩寫病中和圓寂之后的文長老,并回首過去的交往以及寫世事無常的感嘆,贊美了文長老道行高,又發(fā)出前緣未盡的思念之情。此篇詩意沉著,語言流美,寫得別有深意。
這首詩對前二首詩來說,是總束兩人的幾次會(huì)面。首句寫上次見面時(shí)文及的病容使他吃驚,次句寫此時(shí)到來文及已死。“初驚”、“旋覺”兩句說明如飄風(fēng)驟雨,純出意外。用“鶴瘦”、“云歸”比喻病和死,非常切合和尚的身份(唐末五代詩僧貫休不受錢镠改詩的無理要求,就說:“閑云野鶴,何天不可飛!”)?!安豢勺R”、“無處尋”,有空虛無常之感,正顯出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點(diǎn)。
三四兩句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長老的一首詩。這首詩寫病中和圓寂之后的文長老,并回首過去的交往以及寫世事無常的感嘆,贊美了文長老道行高,又發(fā)出前緣未盡的思念之情。此篇詩意沉著,語言流美,寫得別有深意。
這首詩對前二首詩來說,是總束兩人的幾次會(huì)面。首句寫上次見面時(shí)文及的病容使他吃驚,次句寫此時(shí)到來文及已死?!俺躞@”、“旋覺”兩句說明如飄風(fēng)驟雨,純出意外。用“鶴瘦”、“云歸”比喻病和死,非常切合和尚的身份(唐末五代詩僧貫休不受錢镠改詩的無理要求,就說:“閑云野鶴,何天不可飛!”)?!安豢勺R”、“無處尋”,有空虛無常之感,正顯出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點(diǎn)。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巧對?!叭^門間”、“一彈指頃”、“老病死”、“去來今”,扣緊佛家術(shù)語和兩人交往的事實(shí)。第一句講兩人交往。佛家以生老病死為四苦,這樣寫,從詩人自己來說,是感慨世事無常;對文及來說,則如同有解脫意。佛家以“去來今”為三世,這里暗伏結(jié)語,有“來世因緣”的意思在內(nèi)。這兩句是流水對,語氣直下。如果全用這樣的方式,詩易流于滑易。五六句就作一頓挫,“存亡慣見”,重在“慣”字,見亡應(yīng)流淚,卻接以“渾無淚”三字,語特沉重。由文及的圓寂推向已逝的師友,作者的詩集中,在這幾年寫了不少挽詩。“存亡”二字著眼于“亡”。見亡而淚如泉涌,固然可以表示悲感之深,而淚泉已竭、無可再流則更為沉重。由于習(xí)以為常而麻木無淚,心頭的沉重更甚于有淚如雨,作者重在此點(diǎn)。作者與文及的交往是因同鄉(xiāng)而起,聯(lián)系他寫的第一首,更容易表現(xiàn)出“尚有心”的含意。見同鄉(xiāng)死于他鄉(xiāng),見親朋日漸凋謝,更加深對鄉(xiāng)井的懷念,感到歸耕無日。這“尚有心”三字又和結(jié)語引用《甘澤謠》的故事相聯(lián)系。
結(jié)尾兩句,前人贊為用典極切。用圓澤比文及,既贊美他道行高,和第二首“病不開堂道益尊”相應(yīng);又有前緣未盡的思念之情。所以這個(gè)結(jié)尾,前人特別樂于稱道。這樣正好為三首詩做一總結(jié)。這首詩一氣呵成,前四句傾瀉而出,后四句如紀(jì)昀所評,是“曲折頓挫”。特別是五六句那一聯(lián),意極沉著而筆力飛動(dòng),引出尾聯(lián),使人有語盡而情意無盡之感?!?/p>,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63-364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