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朱淑真〔宋代〕〔〕

彎彎曲,新年新月鉤寒玉。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彎彎一輪新年新月,嫵媚如鉤,清涼似玉。天上如鉤似玉的月兒,象極了自己所穿的小小的鳳紋繡鞋,又象極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彎娥眉。
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嵌雪柳,街上燈火燦爛,燭龍勁舞,馳騁追逐。這馳騁追逐的盛況,即使三五元宵之夜,也遠不如這初六。

注釋
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如水、月、竹等。
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故稱。蹙(cù):局促不安。
鬧蛾:古代一種頭飾。剪絲綢或烏金紙為花或草蟲之形。
雪柳:宋代婦女在立春日和元宵節時插戴的一種絹或紙制成的頭花。
燭龍:古代神話中的神名。傳說其張目能照耀天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淑真小時候關于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記憶。

  正月初六,月亮細彎,如一鉤新鐮。“寒玉”本是玉石的一種,即常說的翡翠,這里以“寒玉”指代月亮。“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兒象極了她所穿的三寸鳳鞋,象極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彎娥眉。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鬧娥”與“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頭部飾物,“鬧娥”亦稱“夜蛾”、“蛾兒”。用紙做成的燈蛾兒。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嵌雪柳,以應時節,蓋取蛾兒戲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薩蠻》詞:“留取縷金幡,夜蛾相并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蛾兒雪柳黃金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淑真小時候關于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記憶。

  正月初六,月亮細彎,如一鉤新鐮。“寒玉”本是玉石的一種,即常說的翡翠,這里以“寒玉”指代月亮。“鉤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兒象極了她所穿的三寸鳳鞋,象極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彎娥眉。

  “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鬧娥”與“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頭部飾物,“鬧娥”亦稱“夜蛾”、“蛾兒”。用紙做成的燈蛾兒。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裝女子頭插鬧蛾、發嵌雪柳,以應時節,蓋取蛾兒戲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薩蠻》詞:“留取縷金幡,夜蛾相并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燭龍”又稱“燭陰”或“逴龍”,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圖騰。“火樹”原指鳳凰木,因其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這里的“燭龍”和“火樹”,指的都是元霄節的燈火。

  “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元宵三五”就是說元宵節,亦即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亮,原不似初六那般細眉彎彎,所以,說“彎彎曲”,十五當然不如初六了。

  在朱淑真的記憶里,正月初六是個快樂而熱鬧的日子,連元宵節都比不上。那個時候,待字閨中的少女朱淑真腳穿小鳳鞋,戴鬧蛾、佩雪柳,和姐妹們在燈火輝煌的街頭追逐奔跑,在人流中穿梭,爭看那街頭的燭龍火樹,一派無憂無慮的爛漫與天真。▲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朱淑真

朱淑真,宋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據況周頤《蕙風詞話》:「淑貞與曾布妻魏氏(魏夫人)為詞友。」可知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時警慧,喜讀詩書,工書畫,曉音律。自稱「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鐘,不覺自鳴爾」(《掬水月在手詩序》)。成年與一俗吏結婚,曾隨丈夫宦游異鄉。但夫妻情趣不同,感情不合,精神極為痛苦,憂郁而終。一生創......[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