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走去走來三百里

辛棄疾〔宋代〕〔〕

走去走來三百里,五日以為期。六日歸時已是疑。應(yīng)是望多時。
鞭個馬兒歸去也,心急馬行遲。不免相煩喜鵲兒。先報那人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來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約定五日是歸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慮驚疑,想必現(xiàn)在已在家懸望多時。
鞭著馬兒急急歸家去,心中焦急總覺馬兒跑得遲。抬頭偶見喜鵲,煩你一件事:先我飛回家中去,與我那人兒報個信。

注釋
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賀鑄詞中引用李白《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別名“花想容”,雙調(diào)小令。以毛滂詞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八字,上下闋各四句三平韻。
“五日”二句:《詩經(jīng)·采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鵲報喜訊的傳說。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敘,開頭兩勻追述他離家時與妻子約定五日便返,因為“去”、“來”只有三百里路,誰知出門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過,逾期未歸,他便料想家人定會產(chǎn)生疑慮,更會在門外佇立凝望:“應(yīng)是望多時”。前四句用平淡的語言,說出了人經(jīng)常有的一種感受。“應(yīng)是”句從對方寫起,從對方落筆,看似平常,卻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親人歸來的心情同時表達(dá)出來,真是一箭雙雕。

  下片寫游子歸心似箭,回程途中,盡管不斷加鞭,仍嫌馬兒走得太慢。“鞭個馬兒歸去也”。照理馬兒就會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馬行遲”。一“急”一“遲”,互為映襯。用字平常,含義豐富。忽聽得路旁喜鵲在枝頭上喳喳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敘,開頭兩勻追述他離家時與妻子約定五日便返,因為“去”、“來”只有三百里路,誰知出門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過,逾期未歸,他便料想家人定會產(chǎn)生疑慮,更會在門外佇立凝望:“應(yīng)是望多時”。前四句用平淡的語言,說出了人經(jīng)常有的一種感受。“應(yīng)是”句從對方寫起,從對方落筆,看似平常,卻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親人歸來的心情同時表達(dá)出來,真是一箭雙雕。

  下片寫游子歸心似箭,回程途中,盡管不斷加鞭,仍嫌馬兒走得太慢。“鞭個馬兒歸去也”。照理馬兒就會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馬行遲”。一“急”一“遲”,互為映襯。用字平常,含義豐富。忽聽得路旁喜鵲在枝頭上喳喳叫,游予靈機(jī)一動,產(chǎn)生了一個美好的設(shè)想:“不免相煩喜鵲凡,先報那人知。”長期的民俗傳說均把喜鵲作為富于人情睬的報喜之鳥,在敦煌瞎子詞中一再出現(xiàn),如《阿童簍》:“正霓庭前雙鵲喜。君在塞外遠(yuǎn)征網(wǎng)”。說喜鵲將給離人帶來喜訊。此詞男主人公抱著淳樸的愿望,希望喜鵲先飛回家。向。那入”報個訊。這樣,這只喜鵲就成為溝通恩歸與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歸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織、統(tǒng)一起來。

  該詞充分體現(xiàn)了辛詞通俗清新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它既無運用歷史典故,亦無慷餓剛健之音,而全用樸素清新、明自如話的家常語,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xì)w的心情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癔情樸實真摯,格調(diào)健康清新,且詞中兩個“兒”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為當(dāng)時民間口語,更富有民歌風(fēng)韻。▲

,

參考資料:完善

1、 李文祿 宋緒連主編 余冠英 楊仁愷 張震澤 劉萬泉顧問,古代愛情詩詞鑒賞辭典,遼寧大學(xué)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880頁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秋,詞人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zhì)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fēng)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fēng)物、遣興抒懷的詩詞,這首《武陵春》就是在這期間寫的。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jì)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xué)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高宗于建康召見,授右承務(wù)郎,任滿。改廣德軍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論》、《九議》,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復(fù)失地的建議。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東......[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