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三首·其二

蘇軾〔宋代〕〔〕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父老們爭著看我這黑色的頭巾,是因為我這個平民,曾有過官職在身。而如今,溪邊路口人獨立,看夕陽西沉,數過路行人。 注釋烏角巾:隱士之冠。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賞析
這首詩描寫詩人處境的寂寞。組詩的前一首從寂寞寫到熱鬧,這一首則從熱鬧寫到寂寞。起二句說詩人出門時,有許多“父老”圍著看他。他此時雖然像隱者、普通書生那樣戴著“烏角巾”,但“父老”們知道他是一個曾經做過“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隱士們喜戴的頭巾,屢見于《晉書》記載。烏是黑色,杜甫《南鄰》詩有“錦里先生烏角巾”之句。“現宰官身”,語出《法華經》,宰官,泛指官吏,用典無痕。蘇軾雖然在政治上屢遭打擊,屢受貶謫,但他才名極大,貶謫時經常有人歡迎他。他在黃州時如此,在惠州時也是如此,他詩中就有“到處聚觀香案吏”、“父老相攜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爭觀”,不只是“曾現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氣節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描寫詩人處境的寂寞。組詩的前一首從寂寞寫到熱鬧,這一首則從熱鬧寫到寂寞。起二句說詩人出門時,有許多“父老”圍著看他。他此時雖然像隱者、普通書生那樣戴著“烏角巾”,但“父老”們知道他是一個曾經做過“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隱士們喜戴的頭巾,屢見于《晉書》記載。烏是黑色,杜甫《南鄰》詩有“錦里先生烏角巾”之句。“現宰官身”,語出《法華經》,宰官,泛指官吏,用典無痕。蘇軾雖然在政治上屢遭打擊,屢受貶謫,但他才名極大,貶謫時經常有人歡迎他。他在黃州時如此,在惠州時也是如此,他詩中就有“到處聚觀香案吏”、“父老相攜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爭觀”,不只是“曾現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氣節之名,也略傳到海南中來。父老的親近足以自豪,但詩人說“緣”(因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這二句寫的是熱鬧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涼。后二句專寫寂寞,彌見悲涼。一陣的熱鬧過去之后,“路人”少到可“數”,環境的荒僻寂寞可知。詩人閑著無事在“數”這些“路人”,加以“斜舊”、“古路”,只身“獨立”,顯得悲涼之至。但詩句只寫物象,不著議論,不抒情感,不露“寂寞”與“悲涼”的字樣,而寂寞與悲涼自在物象中見出。一個才高一世,在文壇、政壇都能大顯身手的蘇軾,落到這種境地,就其自身來說,是不幸,就國家來說,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詩人卻不自嗟嘆,而用自我欣賞、自我回味的心境來對待它。他的曠達胸懷蓋著內心的不平,但這種曠達只會把不平保持得更深微、更長久。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是能用恬淡的筆觸,不露痕跡地來反映悲涼情境,蘊蓄著身世的不幸和社會的不平,高情遠韻,余味悠然,而客觀上卻會引起讀者極大的同情和為之產生憤慨。 ▲,參考資料:完善 1、 陳祥耀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59-460 2、 韓林元.歷代名人謫瓊詩選注.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20-21
創作背景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