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望江贈荀丞詩

鮑照〔南北朝〕〔〕

旅人乏愉樂,薄暮增思深。
日落嶺云歸,延頸望江陰。
亂流灇大壑,長霧匝高林。
林際無窮極,云邊不可尋。
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
推其感物情,則知游子心。
君居帝京內(nèi),高會日揮金。
豈念慕群客,咨嗟戀景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飄泊他鄉(xiāng)的游子本就很少覺得愉快的,今又值黃昏,感物傷懷更添愁思。
日落西山,云彩也急急地回歸山嶺,游子不由得伸長頭頸眺望江南故鄉(xiāng)。
紛亂的水流向巨大的長江匯合聚攏,彌漫的濃霧籠罩著兩岸高大的林木。
遼闊的森林無邊無際,向天邊延伸最后無跡可尋。
只見空中一只孤鳥飛過,鳥鳴聲傳向遠方。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象到游子此刻的心情。
你居住在京城,每日為了盛大宴會大把花錢。
怎么能想到客居他鄉(xiāng)的我,面對夕陽正在長吁短嘆呢。

注釋
荀丞:指荀昶之子荀萬秋,字元寶,有才學(xué),大明三年,任尚書左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說,詩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無樂趣。日落薄暮時分,愁思倍增。引領(lǐng)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亂流”以下八句,寫詩人遙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感。最后四句是詩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與眾人揮金作樂,早巳把我忘了。詩以激昂風(fēng)韻,描繪了日落望江所見之亂流注壑、霧繞高林,孤鳥遠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對舊友“方當(dāng)?shù)靡獠荒钆f交”的怨懟。全詩辭藻細(xì)致繁復(fù),色彩鮮明艷麗,筆法健峭,句式多變。

  一至四句,“旅人乏愉樂,薄暮增思深”,以平穩(wěn)的交待總起全詩。

  去親為客,飄泊他鄉(xiāng)的游子本少愉悅,今又值黃昏,感物傷懷,則更增其愁。這種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說,詩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無樂趣。日落薄暮時分,愁思倍增。引領(lǐng)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亂流”以下八句,寫詩人遙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感。最后四句是詩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與眾人揮金作樂,早巳把我忘了。詩以激昂風(fēng)韻,描繪了日落望江所見之亂流注壑、霧繞高林,孤鳥遠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對舊友“方當(dāng)?shù)靡獠荒钆f交”的怨懟。全詩辭藻細(xì)致繁復(fù),色彩鮮明艷麗,筆法健峭,句式多變。

  一至四句,“旅人乏愉樂,薄暮增思深”,以平穩(wěn)的交待總起全詩。

  去親為客,飄泊他鄉(xiāng)的游子本少愉悅,今又值黃昏,感物傷懷,則更增其愁。這種情感,在鮑照以前詩人的詩文中已屢有所見,王粲《登樓賦》說:“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意忉怛而慘惻。”曹植《贈白馬王彪》說:“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嘆息。”皆屬此類。此詩這里暗用其意,重在點明由眼前日暮而引起的思鄉(xiāng)和懷人的憂愁,行文極其自然。

  以下二句則正面寫望鄉(xiāng),照應(yīng)題目,“日落嶺云歸”,承接上文的“薄暮”,進一步補充說明憂思增深。白日西匿,在詩人眼中,不但有生命的鳥獸在歸巢索群,甚至連無生命的云彩都在急急地回歸山嶺,感情又進了一層,更深切地引起了他飄泊孤獨、無所歸依的苦痛憂思。思鄉(xiāng)懷人之情,至此乃躍然紙上。“延頸望江陰”,切題之“望”。“江陰”,既交待了荀丞所在之地為江南,又暗示了自己輾轉(zhuǎn)飄泊于江北。延頸而望,表現(xiàn)了對家鄉(xiāng)和舊友的急切思念,是上文感情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五至十二句,正面寫望江所見和感受。

  “亂流灇大壑,長霧匝高林。林際無窮極,云邊不可尋”,是望江所見的晚景:無數(shù)條水流正雜亂地向巨大的長江匯合聚攏,隨著暮色的漸深,夜霧彌漫開來,環(huán)繞著兩岸無邊無際的高大林木,向天邊綿延伸展,與落日余霞相接,渾然一體。數(shù)句寫長江日暮景色,氣象雄渾,同時又透出幾分黯淡的色彩,和詩人當(dāng)時的憂愁凄涼心境頗相融合,情在景中,耐人咀嚼。此后詩人繼續(xù)寫望江所見,由無生命的林木、云霧轉(zhuǎn)到有生命的禽鳥,“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日落云歸,暮色蒼茫,鳥獸皆已回歸巢穴,可此時卻仍有孤鳥獨飛,愴然長鳴。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連翩浮想。曹植《雜詩》之一說:“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翹首慕遠人,愿欲托遺音。”此詩二句暗用其意,孤鳥哀鳴,猶云游子的悲鳴,都是在“求其友聲”(《詩·小雅·伐木》語)。這就自然過渡到下二句。“推其感物情,則知游子心。”詩人由孤鳥獨飛,進而推想到和它命運類似的自己,從而表現(xiàn)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和對舊友的無限思慕。

  十三至十六句,切題之“贈荀丞”。“君居帝京內(nèi)”,轉(zhuǎn)入贈友正題,交待荀丞及其所居地點乃京都建康。“高會日揮金”,寫荀丞的優(yōu)越處境:日日置酒高會,揮金如土。元嘉末,荀萬秋在京任尚書左丞,是當(dāng)時執(zhí)政的徐湛之一派中的重要人物,《宋書·徐湛之傳》載湛之豪奢,“伎樂之妙,冠絕一時”,“以肴膳、器服、車馬相尚”,荀赤松的生活,恐怕亦復(fù)如此。

  結(jié)尾二句則承此而說,謂荀丞只顧自己享受,卻不知道失群離居的故友,面對著江心即將沉沒的一輪夕陽,正在長吁短嘆呢。這二句感嘆荀丞不能援手于自己,有希望得到朋友幫助之意。而態(tài)度則不卑不亢,顯示了詩人人格的自尊。

  此詩由日暮而引起的戀土懷鄉(xiāng)發(fā)端,進而轉(zhuǎn)到望江,又由望江的所見引至的懷鄉(xiāng)慕友,過渡自然,層次清楚。結(jié)句“景沉”,又照應(yīng)開頭的“薄暮”,首尾呼應(yīng),形成整體和諧的美。暗用前人詩句而不露痕跡,含義深刻而不隱晦難讀。采用比物象征手法,以獨飛鳥擬孤獨飄泊的游子,表現(xiàn)也很有形象感。此外,此詩遣詞造句精煉警策,如“日落嶺云歸”,“亂流灇大壑,長霧匝高林”都是典型的例子,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

,

參考資料:完善

1、 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74-775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說,詩人在江北孤身流浪,了無樂趣。日落薄暮時分,愁思倍增。引領(lǐng)南望,思念起生活在京城中的友人。“亂流”以下八句,寫詩人遙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感。最后四句是詩人的一番想象:我在孤寂中所思念的友人,眼下正在城中與眾人揮金作樂,早巳把我忘了。詩以激昂風(fēng)韻,描繪了日落望江所見之亂流注壑、霧繞高林,孤鳥遠翔等薄暮景象,表露了對舊友“方當(dāng)?shù)靡獠荒钆f交”的怨懟。全詩辭藻細(xì)致繁復(fù),色彩鮮明艷麗,筆法健峭,句式多變。
鮑照

鮑照(412?-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省漣水縣北)人。出身貧寒。因向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而受到賞識,被任為國侍郎。文帝時遷中書舍人。臨海王子項鎮(zhèn)荊州,鮑照又任前軍參軍,所以世稱鮑參軍。后臨海王謀反,鮑照死于亂軍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國分裂,門閥士族當(dāng)權(quán)的時代,一生關(guān)心國家命運,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但由于「家世貧賤」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鮑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內(nèi)容較豐富,具有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

擬行路難·其一

鮑照〔南北朝〕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zhuǎn)時欲沉。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jié)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與顧章書

吳均〔南北朝〕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行舟值早霧

伏挺〔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春夕早泊和劉諮議落日望水詩

何遜〔南北朝〕

旅人嗟倦游,結(jié)纜坐春洲。日暮江風(fēng)靜,中川聞棹謳。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fù)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