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王安石〔宋代〕〔〕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濃密的柳葉深處,蟬兒正在鳴叫,落日映照下的蓮花顏色更加紅艷奪目。
看著池塘中的春水,讓已經滿頭白發的我回想起了江南水鄉的春天。

三十多年前父親兄長帶我來到這里,帶領著我看遍此處風景。
今天故地重游而頭發早已花白,想尋找往事蹤跡卻只有一片迷離。

注釋
西太一宮:道教廟宇,宋仁宗天圣年間所建。洪邁《容齋三筆》:西太一宮,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西南八角鎮。
鳴蜩(tiáo):鳴蟬。
酣:濃透。“柳葉”二句:一作“草色浮云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組詩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墻上。兩首詩都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抒發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第二首詩回憶初游西太一宮的情景,表現了對當年父兄同游之樂的無限眷戀之情,以敘述方式通過今昔對比來傳達詩意,具有動人的意味。

  第一首,“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這兩句寫所見景物,純以名詞巧妙組合,色彩對比鮮明?!熬G”而曰“暗”,極寫柳葉之密,柳色之濃。鳴蜩,就是正在鳴叫的知了(蟬)。“柳葉”與“綠暗”之間加入“鳴蜩”,見于那些知了隱于濃綠之中,不見其形,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組詩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墻上。兩首詩都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抒發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第二首詩回憶初游西太一宮的情景,表現了對當年父兄同游之樂的無限眷戀之情,以敘述方式通過今昔對比來傳達詩意,具有動人的意味。

  第一首,“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這兩句寫所見景物,純以名詞巧妙組合,色彩對比鮮明?!熬G”而曰“暗”,極寫柳葉之密,柳色之濃。鳴蜩,就是正在鳴叫的知了(蟬)。“柳葉”與“綠暗”之間加入“鳴蜩”,見于那些知了隱于濃綠之中,不見其形,只聞其聲,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渾然一體,有聲有色。“紅”而曰“酣”,把荷花擬人化,令人聯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臉龐兒泛起了紅暈。“荷花”與“紅酣”之間加入“落日”,不僅點出時間,而且表明那本來就十分嬌艷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顯得紅顏似醉。

  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補寫池塘水,但寫的不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是,還是回憶中的江南春水。最后一句“白頭想見江南”,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故鄉。三四兩句有回環往復之妙。就是說,讀完“白頭想見江南”,還應該再讀“三十六陂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卻像江南春水那樣明凈,因而就聯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現了撫今追昔、思念親人的情感。

  此詩前兩句就“柳葉”“荷花”寫夏景之美,用了“綠暗”“紅酣”一類的字面,色彩十分濃艷美麗。這“紅”與“綠”是對照的,因對照而“紅”者更紅,“綠”者更綠,景物更加動人。第四句的“白頭”,與“綠暗”“紅酣”的美景也是對照的,但這對照在“白頭”人的心中卻引起無限波瀾,說不清是什么滋味。全詩由真入幻,觸景生情,語意簡明而含蓄。

  第二首,“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這兩句回憶初游西太一宮的情景。三十年是概指,當年初游此地,他還幼小,父親和哥哥王安仁牽著他的手,從東走到西,從西游到東。而歲月流逝,三十多年過去了,父親早已去世,哥哥也不在身邊,真是“向之所歡,皆成陳跡”。

  于是由初游回到重游,寫出了下面兩句:“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欲尋陳跡”,表現了對當年父兄同游之樂的無限眷戀。然而連“陳跡”都無從尋覓了。四句詩,從初游與重游的對照中表現了今昔變化——人事的變化,家庭的變化,個人心情的變化。言淺而意深,言有盡而情無極。比“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嘏《江樓感舊》)之類的寫法表現了更多的內容。

  這組詩的第一首是最受關注的,其色彩、意象、意味,俱不可及。但讀者也不能忽略了第二首。這兩首詩所寫的是同一情事,是一個整體,它們是互相完成的關系,只有在整體上理解了這兩首詩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首。第一首是以興象的方式來傳達詩意的,既有意境,也有意味;第二首則不具備第一首的色彩、意象之美,它是以敘述的方式來傳達詩意的,但卻同樣有很動人的意味?!?/p>,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221-223 2、 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36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墻上。兩首詩都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抒發了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寫得情景交融,渾然天成;第二首詩回憶初游西太一宮的情景,表現了對當年父兄同游之樂的無限眷戀之情,以敘述方式通過今昔對比來傳達詩意,具有動人的意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學士兼侍講,再次上書,力主革新。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寧府。八......[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