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樂·菖蒲葉葉知多少

秦觀〔宋代〕〔〕

菖蒲葉葉知多少,惟有個、蜂兒妙。雨晴紅粉齊開了,露一點、嬌黃小。
早是被、曉風力暴,更春共、斜陽俱老。怎得香香深處,作個蜂兒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草有多少呢?只能看見個蜂兒在草叢里鉆來鉆去,它多歡樂美妙!雨后天晴,百花吐艷,嬌小的蜂兒鉆入花叢,只露出那么一點點黃色的身軀。
暮春之時,春草被早晨的疾風摧殘,紅粉凋零。正值青春年少,卻轉瞬隨夕陽一同衰老。人如何也能像蜂兒一樣,在花香深處,摟抱在一起。

注釋
1.迎春樂:詞牌名。雙調(diào)五十二字,前闋四仄韻,后闋三仄韻。
2.菖(chāng)蒲:草名,亦名“白菖蒲”“泥菖蒲”,品種不一,生于水邊,有香氣,根入藥。此處泛指春草。
3.紅粉:紅花。
4.嬌黃小:指黃色蜜蜂。
5.力暴:猛烈地吹。暴,疾也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詞上闋寫雨過天晴后的郊外麗景。就像一名優(yōu)秀的畫師,詞人把入畫的時間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間。一陣微雨過后,天空中纖塵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見菖蒲長滿溝渠,葉葉相連。“菖蒲”一句從大處落筆,以“葉葉”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給人滿眼碧綠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蓮曲》中用“田田”來狀蓮葉彌望之景一樣。緊接著,作者便拉近了視線,從細處著筆,用特寫鏡頭捕捉到那碧綠畫面中一點醒目的黃色:一只小蜜蜂在那兒飛來飛去。有了這一點嬌黃的色彩映襯于一片綠色之中,整個畫面便活了,充滿生機了,因而顯得美妙動人。從藝術手法上講,將“雨晴”這樣的時間融入到景物之間,使讀者的審美感受自始至終都集中于艷麗的郊野春色,不給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詞上闋寫雨過天晴后的郊外麗景。就像一名優(yōu)秀的畫師,詞人把入畫的時間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間。一陣微雨過后,天空中纖塵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見菖蒲長滿溝渠,葉葉相連。“菖蒲”一句從大處落筆,以“葉葉”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給人滿眼碧綠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蓮曲》中用“田田”來狀蓮葉彌望之景一樣。緊接著,作者便拉近了視線,從細處著筆,用特寫鏡頭捕捉到那碧綠畫面中一點醒目的黃色:一只小蜜蜂在那兒飛來飛去。有了這一點嬌黃的色彩映襯于一片綠色之中,整個畫面便活了,充滿生機了,因而顯得美妙動人。從藝術手法上講,將“雨晴”這樣的時間融入到景物之間,使讀者的審美感受自始至終都集中于艷麗的郊野春色,不給人突兀之感。“妙”和“小”不僅形成韻腳,而且還彼此呼應,見出園中蜜蜂的細小可愛。前用“唯有個”,后用“露一點”,前面點明是蜂,后再著以“嬌黃”之色,將那只可愛的小蜜蜂寫活了。一個“嬌”字,盡顯柔美之態(tài),傳出神韻。

  下闋由景生情。看著眼前一片大好的春光,滿園的春色,詞人驟然動起了惜花之情。他想到那嬌艷的花朵如果受到曉風的暴力,必將殘敗不堪,縱然有幸逃過一劫,但最終的結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只能是衰敗遲暮,在暮春的夕陽之下,顯示出老態(tài),令人悲傷。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人,總是不愿意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摧殘,被破壞,但這樣的結局卻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詩人設想在最為嬌艷,蜜汁最濃的時候,跟那嬌黃的小蜜蜂一起度過,享受難得的美好時刻。

  詞的上闋寫“菖蒲葉葉”,是寫葉,而下闋雖未點明,但引起詞人感想的,是花。高明的詞人在詞中一點也沒有透露出這花的消息,只以“香香”二字點逗,使詞情婉約含蓄。由此及彼的時空轉換,從寫景到因景生情,只用過片的停頓來作處理,而不作交待(有時用一字句或二字句領起),這在詞中是常見的手法。聯(lián)系到當時的詞是在歌舞場合所唱,就更能體會這種“過門”處詞情變換的妙處了。

  表面上看,整首詞都只是在繪景描象,但詞人的用意,顯然不在只寫蜂、花這類自然景物之上。以香花美草喻美人,以暴風殘花喻紅顏衰褪,以春暮花老見出美人遲暮,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傳統(tǒng)。因此,讀這首詞時,有著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讀者,可以很自然地領悟到其中特殊的意象指歸,并會因為蜜蜂抱花意象而聯(lián)想到男女歡會,從而對其詞品的高低作出評價。正因如此,盡管秦觀的這首詞在寫景狀物方面沒有什么大的缺失,甚至可以說有其獨到之處,但是,在后代詞論家那里,卻很少獲得好評。最多只不過視其為狎邪詞人柳永之作的同類。對照柳詞仔細品味,這樣的評價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只不過對于為秦樓楚館寫作歌詞的柳永,詞論家們的著眼點往往并不在其寫男歡女愛是否露骨上,而在其羈旅行役和長調(diào)慢詞的原創(chuàng)之功上,而對于“專主情致”的秦觀,則多少有一種載道文人的心理定勢,所以對秦觀的這類詞,就很少放過。其實,如果舍棄知人論世的批評模式,單純就文本批評,秦觀的這首詞,還是有其獨特價值的,至少,在藝術手法,還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的。▲

,

參考資料:完善

1、 徐培均 羅立綱.秦觀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109-111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上闋寫雨過天晴后的郊外麗景。就像一名優(yōu)秀的畫師,詞人把入畫的時間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間。一陣微雨過后,天空中纖塵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見菖蒲長滿溝渠,葉葉相連。“菖蒲”一句從大處落筆,以“葉葉”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給人滿眼碧綠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蓮曲》中用“田田”來狀蓮葉彌望之景一樣。緊接著,作者便拉近了視線,從細處著筆,用特寫鏡頭捕捉到那碧綠畫面中一點醒目的黃色:一只小蜜蜂在那兒飛來飛去。有了這一點嬌黃的色彩映襯于一片綠色之中,整個畫面便活了,充滿生機了,因而顯得美妙動人。從藝術手法上講,將“雨晴”這樣的時間融入到景物之間,使讀者的審美感受自始至終都集中于艷麗的郊野春色,不給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有才名,研習經(jīng)史,喜讀兵書。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次年作《黃樓賦》,蘇軾以為「有屈、宋姿」。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調(diào)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應制科,進策論,除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六年,遷秘書省正字。預修《神宗實錄》。時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亦在京師,觀與同游蘇軾之門,人稱「蘇門四......[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