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七夕

蘇軾〔宋代〕〔〕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云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馀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fēng)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皎潔遙遠(yuǎn)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相視無言。遙望碧空,神思遐想,昔日的親友如今各散五方,無處尋覓,只能盼望在夢中相見了。
飛鳥辭樹,枝上余花散落如雨,小洲旁的蘋草已經(jīng)衰老。此時只有明月才有情,照在窗戶上,我要攬取明月清光,讓它送我歸去。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正體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皎皎:光明貌。河漢女:指織女。
盈盈:美好貌。
“夢回”句:典出《南史·謝方明傳》:“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yùn)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嘗于永嘉西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為七夕念遠(yuǎn)之作。詞的上片描寫織女不得相見牽牛的悲劇,應(yīng)七夕之景,還寫出了作者對遠(yuǎn)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tài);下片轉(zhuǎn)寫眼前景象,反映出了作者的處境凄涼孤獨(dú)以及內(nèi)心的悲涼。此詞情中寫景,以景襯情,含蓄委婉。

  上闕開篇化用《古詩十九首》其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描寫織女不得相見牽牛的悲劇,應(yīng)七夕之景,引出下文別情的抒發(fā)。“望斷碧云空日暮”,寫遙望碧空,神思遐想的情狀。“望斷”二字,刻畫出作者對遠(yuǎn)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tài)。“無尋處”兩句,言昔日親友相聚,吟詩綴詞,宴飲唱合,歡洽情深;如今各散五方,無處尋覓,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是為七夕念遠(yuǎn)之作。詞的上片描寫織女不得相見牽牛的悲劇,應(yīng)七夕之景,還寫出了作者對遠(yuǎn)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tài);下片轉(zhuǎn)寫眼前景象,反映出了作者的處境凄涼孤獨(dú)以及內(nèi)心的悲涼。此詞情中寫景,以景襯情,含蓄委婉。

  上闕開篇化用《古詩十九首》其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描寫織女不得相見牽牛的悲劇,應(yīng)七夕之景,引出下文別情的抒發(fā)。“望斷碧云空日暮”,寫遙望碧空,神思遐想的情狀。“望斷”二字,刻畫出作者對遠(yuǎn)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tài)。“無尋處”兩句,言昔日親友相聚,吟詩綴詞,宴飲唱合,歡洽情深;如今各散五方,無處尋覓,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下闕兩句,承上片末“夢回”句,轉(zhuǎn)寫眼前景象。以“鳥散馀花”“汀洲蘋老”暗喻親友離散、自己日漸衰老,處境凄涼孤獨(dú)。著末三句,以景結(jié),回應(yīng)篇首。這時,作者感到,在這七夕之夜,只有“明月多情”,伴隨他度過這寂寞的漫漫長夜,他要攬取明月清光,讓它送自己歸去。“明月多情”,這是作者的移情。月本無知無情,但在此時此境的作者,感到只有明月才有情,它與自己相依相伴,讓自己溫存在它的清輝之中,得到關(guān)愛。這里作者使用曲筆,不直接說出內(nèi)心惆悵,而用“明月多情來照戶”反襯出處境的孤寂和內(nèi)心的悲涼。▲

,

參考資料:完善

1、 易蓉,陳揚(yáng)燕編著.宋代節(jié)序詞研究與欣賞: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4年04月:280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為七夕念遠(yuǎn)之作。詞的上片描寫織女不得相見牽牛的悲劇,應(yīng)七夕之景,還寫出了作者對遠(yuǎn)方親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態(tài);下片轉(zhuǎn)寫眼前景象,反映出了作者的處境凄涼孤獨(dú)以及內(nèi)心的悲涼。此詞情中寫景,以景襯情,含蓄委婉。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jìn)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jīng)歐陽修推薦,應(yīng)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jiān)?/a>〔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