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夢中進入了煙雨迷離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人兒相遇。夢境里離情消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消魂離情將人誤。
想要寫一封書信向你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緩緩彈箏抒發心中的離情別緒,移遍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注釋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消魂:魂魄消滅。多以名悲傷愁苦之狀。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哀傷。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書寫用之尺長素絹,
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夢境顯得更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上片后兩句是說,夢境里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這首詞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夢中走向了煙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與離別的心上人相遇。
這是說夢游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夢境顯得更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上片后兩句是說,夢境里黯然銷魂何處訴說,醒后惆悵不已全因夢中消魂誤。
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倍“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疊;但在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層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也不多見。晏幾道詞喜用這種句法。
上片寫夢中無法找到離人,下片改變念頭,想到寫信。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下片前三句是說,想訴說我的相思提筆給你寫信,但是雁去魚沉,到頭來這封信也沒寄出。
說的是寫了信要寄無從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無可彌補、無可表達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樂來排遣。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末兩句是說,無可奈何緩緩彈箏抒發離情別緒,移破了箏柱也難把怨情抒。
用的樂器是秦箏。古箏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撐,“柱”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弦急則高,弦緩則低。他借低音緩弦抒發傷別的情懷,移遍箏柱不免是“斷腸”之聲。只用“緩弦”、“移柱”來表達難寫的幽懷,行動的描寫比言辭的表白更為鮮明有力。
這首詞語言清疏明暢,寫情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郁積、盤旋的力量。▲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38-539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