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登高遠眺,千里美景盡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數這里最美。你這一去,何時才能返回?請痛飲幾杯吧,但愿醉倒再不離去。
看,沙塘里華燈初放。聽,是誰把動人心弦的《水調》來彈唱?當夜深風靜我們扶醉欲歸時,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像碧色琉璃。
注釋
湖山信:嘉佑初,學士梅摯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詩送行曰:“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贝司浼磸娜首谠妬怼C窊吹饺魏笾忻捞糜趨巧?。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陳襄(述句),將調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席間蘇軾作此詞。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此處指陳襄。漢
關于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云:“《本事集》云: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后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據《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關于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云:“《本事集》云: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后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據《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謫為意,“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為急”。而蘇軾亦因同樣的原因離開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雖無術,心則在民”。他們共事的兩年多過程中,能協調一致,組織治蝗,賑濟饑民,浚治錢塘六井,獎掖文學后進。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確實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時即將天隔南北,心情豈能平靜?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而想到杜牧的揚州,并把它與杭州景物聯系起來。想當年,隋煬帝于開汴河時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后傷時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揚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敝钡剿未饲燥L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里,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
,參考資料:完善
1、 王步.《唐宋詩詞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115-116 2、 陳振鵬、章培恒.《古文鑒賞辭典(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7月1日:59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