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鴨

杜甫〔唐代〕〔〕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花鴨身上潔凈無泥渣,常常在階前緩步而行。
它讓羽毛不同于群鴨,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渾然不覺眾鴨的驚猜與嫉妒,不要惹得眾眼受驚。
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萬不要先出聲。

注釋
花鴨:水禽。
泥滓(zǐ):泥渣。
階前:一作“中庭”。
牽:惹得。
稻粱:鴨飼料,比喻祿位。沾:沾受恩惠。
先鳴:比喻直言。

賞析
賞析

  這是是一首詠物詩。前四句寫花鴨身無泥渣,階前徐行,羽毛獨立,黑白分明。頷聯展現了詩人發現花鴨致禍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狀,進而在尾聯直接呼勸花鴨: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鳴”,這也是遭斥一事而發的“自警”之語。這首詩借物說事,筆調輕松而情感含蓄蘊藉。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詩人明白提醒讀者,江頭所見的“花鴨”,羽毛潔凈,不染泥滓,而且步態從容不迫。屋檐下的階除大約是眾鴨得食之所,詩人把花鴨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是為了收到一種對比的效果。眾鴨競食,花鴨卻獨自緩步于階前。舉止顯得與眾不同,花鴨不與眾鴨爭食,也許表現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這肯定會引起眾鴨注目,并招來不測之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是一首詠物詩。前四句寫花鴨身無泥渣,階前徐行,羽毛獨立,黑白分明。頷聯展現了詩人發現花鴨致禍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狀,進而在尾聯直接呼勸花鴨: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鳴”,這也是遭斥一事而發的“自警”之語。這首詩借物說事,筆調輕松而情感含蓄蘊藉。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詩人明白提醒讀者,江頭所見的“花鴨”,羽毛潔凈,不染泥滓,而且步態從容不迫。屋檐下的階除大約是眾鴨得食之所,詩人把花鴨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是為了收到一種對比的效果。眾鴨競食,花鴨卻獨自緩步于階前。舉止顯得與眾不同,花鴨不與眾鴨爭食,也許表現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這肯定會引起眾鴨注目,并招來不測之災。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寫詩人所見。原來“花鴨”毛色不雜,只有“黑”“白”二色,但這是富有象征意義的兩種對比色。它正象征著花鴨,甚至也是詩人那“黑白分明、的處世態度。可見“花鴨”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詩人注意、得到詩人贊賞的。

  這句詩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別玩味,它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贊賞花鴨立身行事,態度特別分明、不容絲毫茍且;其一是飽含著詩人對花鴨處世過于分明會導致禍患的深深憂慮。體會到這一點,在讀到后面詩人直接出場呼勸花鴨的詩句時,才不會感到突然。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前一句仍是敘寫,但已側面展現了詩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狀,后一句則是直接呼勸了。“不覺”二字,表現出花鴨十分超然的精神,對眾鴨的驚猜、嫉妒渾然不覺,或者竟是滿不在乎。這是花鴨受詩人賞愛的一個原因,也是花鴨致禍的根源。花鴨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詩人卻已有過類似的教訓。回想當初疏救房琯那慘痛的一幕,正是與花鴨此時處境很相似。詩人由己及鴨,不由為花鴨的處境憂心忡忡。詩人動了感情,撇開鴨與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勸花鴨了。實際上,“不覺”一句已暗含了詩人的勸誡,聯系后一句“休牽眾眼驚”的明勸,這一句所暗諭的花鴨要“警覺”“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是進一層勸說。這兩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鴨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萬不要率先嗚叫了,那樣會觸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這兩句詩還有更深的含義,可以把它看作是詩人反思自己沾受肅宗之恩作左拾遺,最后終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發的“自警”之語。

  杜甫這里的“莫先鳴”,其精義就是要處于“鳴”與不“先鳴”之間,不能不鳴,也不能先鳴。杜甫丟掉諫官,緣于先鳴。以后流離隴蜀,依人為生,不鳴則無從致“稻粱”;當然更不能先鳴,一旦先鳴,既沾之“稻粱”又會失去。杜甫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通過提醒和勸誡花鴨而曲曲傳出,讀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當時處境之艱難。▲

,

參考資料:完善

1、 陶道恕.杜甫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3:288-290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他舉家由隴入蜀。此間,杜甫在縱情領略自然、生命之美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遭遇進行冷靜的反思。《江頭五詠》便是詩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動物、花草,睹物生情的即興之作。《花鴨》便是其中最后一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