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秋思四首·其三

黃景仁〔清代〕〔〕

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
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
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
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道路上達官貴人的車輪滾動之聲猶如隆隆雷聲,一眼望去北邙山上荒墳滿布。
漸漸沉落的夕陽好像規勸客居異鄉的游子珍惜時光趕快登樓遠眺,放眼望去,只見秋光暮色圍繞城郭而來。
流落異鄉的我太過貧寒又無依無靠,愁思太多想買些白楊栽種,讓它在秋風中的蕭蕭聲來代替我不斷訴愁吧。
深秋時節全家人都在蕭瑟的秋風中顫栗;九月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貧困,御寒的衣服還無法準備。

注釋
五劇: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的地方,指京城繁華 的街道。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隱:盛大,形容聲音宏大。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首聯“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五劇: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的地方,指京城繁華的街道。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秦控三市。”隱:盛大,形容聲音宏大。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陽東北,漢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詩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冢:墳墓。千:言其數量很多。下筆即寫“都門”景象。四通八達的道路上,達官貴人的車輪滾動之聲猶如隆隆雷聲。北邙山上荒墳滿布,一片蕭索凄涼。由上句可見家門貴族名聲顯赫,趾高氣揚,洋洋得意。下句寫他們的沒落衰敗,最終不過是家中枯骨,留下一個個冷落的荒墳。在兩個場面的對比中,說明好景不長,繁華如夢,得意一時,而今安在?在如實的平平敘寫中,隱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首聯“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五劇: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的地方,指京城繁華的街道。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秦控三市。”隱:盛大,形容聲音宏大。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陽東北,漢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詩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冢:墳墓。千:言其數量很多。下筆即寫“都門”景象。四通八達的道路上,達官貴人的車輪滾動之聲猶如隆隆雷聲。北邙山上荒墳滿布,一片蕭索凄涼。由上句可見家門貴族名聲顯赫,趾高氣揚,洋洋得意。下句寫他們的沒落衰敗,最終不過是家中枯骨,留下一個個冷落的荒墳。在兩個場面的對比中,說明好景不長,繁華如夢,得意一時,而今安在?在如實的平平敘寫中,隱含著對權勢人物的藐視、鄙視和嘲諷。

  頷聯“夕陽勸客登樓去,山色將秋繞郭來。”寫登樓所見自然景色。給都城涂上一抹殷紅的夕陽,好像規勸客居異鄉的游子珍惜時光,及時去登樓遠眺,欣賞黃昏時的短暫美景。登上城樓,放眼望去,只見山光暮色圍繞城郭而來。秋氣迷漫天空,籠罩大地。詩人見景生情,感慨萬千。夕陽西下,使詩人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遲暮之感。“登樓”,吻合王粲《登樓賦》的“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但登樓也不能銷憂。夕陽將墜,殘秋來臨,良辰易逝,美景短暫,愁心不展,悲情難消。此聯寫得舒緩沉穩,而濃情深慨已含蘊其中。

  頸聯“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只買白楊栽。”突出表現詩人的愁思。詩句說:我太貧寒了,而且流落異鄉,無依無靠。我愁苦的事太多了,很想買些白楊栽種,讓它在秋風中的蕭蕭聲來代替我不斷訴說吧。“寒甚”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說自己的孤獨愁苦超過杜甫詩中的佳人。這是采用“加一倍”寫法,使詩意推進一層,使思想感情的表達更有力度。詩中“白楊”,是一個傳統意象,源于《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遙望北郭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白楊是一種肅殺悲涼景物,它蕭蕭作響,悲聲嗚咽,用以引起游子的愁苦情懷和思鄉意念。詩人故意要于居處多種白楊,意在強化并強調他的憂思愁情。

  尾聯“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詩人訴說個人愁苦后,進而想到自己的家人。于是轉筆寫到:深秋了,全家人都在蕭瑟的秋風中顫栗。九月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貧困,御寒的衣服還無法準備。《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授衣: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們去做。)此聯勾畫出詩人全家所處的困境,抒寫他無力養家的辛酸,是生活的真實再現,無限凄楚,感人至深。詩句反映了無數潦倒文人的共同遭遇,使人想到科舉時代落拓書生的可憐。它是對不合理現實的揭露,是向“太平盛世”發出的強烈控訴。它既是悲嘆之聲,又是不平之鳴。

  全詩扣住題日,圍繞中心,但又無局促拘囿之弊,詩人先寫“都門”景象,近觀是高車寶馬,遠眺是北邙荒冢。次寫登都門城樓所見,引出“秋”,展現出秋天的夕陽,秋天的山色,籠罩城郭的秋光秋氣。頸聯寫出自己的愁“思”,無修竹可倚,有白楊可栽。最后由自身想到家人,他們正在秋風里瑟縮呻吟,寒苦無衣,將“思”拓展。由近及遠,由此及彼,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全詩在一定的框架中又能直吐胸臆,自然流貫。樸實無華,渾然成章。

  此詩景中寓意,景中含情,意蘊豐富,感情真切。首句“五劇車聲隱若雷”,既寫出了都市繁華,權貴聲勢,又反襯了詩人的窮愁潦倒,再接以“北邙惟見冢千難”,景象又轉為冷落凄涼,符合秋日氣氛和情調。頷聯的夕陽殘照,大有人生遲暮、時不待我的惆悵與惶懼。“山色將秋”,環繞一片衰颯之氣,透露時代氛圍。頸聯的修竹、白楊,都顯出清冷與蕭瑟,與詩人的心情相契合。尾聯的九月“風聲”,陣陣勁吹,令人寒栗,令人難以忍受,甚至要發出呼號與詛咒了。何況衣裳毫無著落,尚未剪裁呢。情緒愈演愈烈,悲不自勝。它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這首詩首聯“五劇車聲隱若雷,北邙惟見冢千堆”五劇:道路縱橫、四通八達的地方,指京城繁華的街道。盧照鄰《長安古意》:“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秦控三市。”隱:盛大,形容聲音宏大。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陽東北,漢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詩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冢:墳墓。千:言其數量很多。下筆即寫“都門”景象。四通八達的道路上,達官貴人的車輪滾動之聲猶如隆隆雷聲。北邙山上荒墳滿布,一片蕭索凄涼。由上句可見家門貴族名聲顯赫,趾高氣揚,洋洋得意。下句寫他們的沒落衰敗,最終不過是家中枯骨,留下一個個冷落的荒墳。在兩個場面的對比中,說明好景不長,繁華如夢,得意一時,而今安在?在如實的平平敘寫中,隱含著對權勢人物的藐視、鄙視和嘲諷。
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江蘇武進人。家境貧窮,曾奔走各地謀生,所以他的詩,多抒寫他的窮愁和凄涼的心情。......[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出關

徐蘭〔清代〕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翻飛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納蘭性德〔清代〕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青衫濕·悼亡

納蘭性德〔清代〕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減字木蘭花·從教鐵石

納蘭性德〔清代〕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憐伊大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納蘭性德〔清代〕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